癫痫能怀孕吗 癫痫 怀孕期间吃托吡酯对小孩有影响吗 ?早晚各2片

安定医院治疗癫痫-安定医院治疗什么病

4-1-3 托吡酯治疗SSRI所致焦虑障碍的体重增加 背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在内的抗抑郁剂与体重增加显著相关,这个问题常常导致不依从和过早停止治疗。托吡酯(topiramate)是一种新的抗惊厥药,已被用作为心境稳定剂和心境障碍的增效治疗药物。托吡酯对于有些患者已被观察到有减轻体重这样有趣的副作用。在本研究中,托吡酯被加入到减轻体重的治疗方案中,治疗对象是SSRI导致体重增加、经DSM-Ⅳ诊断为原发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方法:给15例服用SSRI治疗的焦虑障碍患者加用托吡酯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日,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100mg/日,最高日量为250mg。在基线时和治疗的5周和10周后测量患者的体重。结果:在托吡酯治疗之前,SSRI治疗患者的体重平均增加13.0±8.4 kg(28.6±18.5磅);在加用托吡酯(平均135.0±44.1 mg/日)治疗大约10周之后,患者体重平均下降4.2±6.0 kg(9.3±13.3磅)。结论:托吡酯对于减轻SSRI导致焦虑障碍患者的体重增加可能有效。(马胜民 摘译 王传跃 校)精神医学文摘(4-1-3) Vol4 No1Feb 200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查看原帖>>

睡前饮酒可以助眠?

  谣言:

饮酒是可以助眠的。酒精有镇静的作用,饮酒后觉得昏昏欲睡,可借助酒精入睡。

  辟谣:

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对整个大脑的影响呈现逐步加重的过程。少量饮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兴奋作用。人们饮酒后常常感觉精神振奋,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酒能消愁”。饮酒量进一步加大,则会抑制大脑皮层的功能,削弱人的判断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会使一个人失去辨认能力和理智,还会使人动作变慢,反应迟钝。随着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和分解,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影响逐渐减弱,而导致失眠。所以,睡前饮酒不但不能带来助眠的效果,反而会危害睡眠健康。

饮酒对人体会造成许多危害。酗酒可造成大脑神经细胞损伤,导致慢性认知损伤,表现为对近期发生事件的严重记忆问题,失去方向感,无法学习新知识等。过量饮酒,可导致酒精中毒,危及生命。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消化道溃疡或水肿出血,并可直接损伤肝脏,甚至导致肝硬化,这是酗酒者的重要因之一。酒精还会导致心律失常,增大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此外,酒精对生殖系统和胎儿具有直接的危害。酒精会降低生育能力,酗酒可能导致女性闭经。怀孕期间大量饮酒可导致胎儿发育畸形。饮酒入睡后,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甚至出现窒息。

长期大量饮酒,轻则引起失眠,严重的可引起头痛、易醒、睡眠维持障碍。长期大量饮酒还可引起心理行为障碍,即产生酒精依赖,表现为对酒的强烈渴求,停止饮酒则会引发酒精戒断症状。早期戒断症状常表现为焦虑、出汗、抑郁、恶心、呕吐、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噩梦、睡眠浅和入睡困难等。后期会出现严重失眠、震颤谵妄、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

少量饮酒对睡眠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国外回顾性研究分析了饮酒对健康志愿者夜间睡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睡眠前半部分,饮酒可使入眠时间和入睡后的觉醒减少,这也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少量饮酒可帮助入睡的说法。但饮酒可使后半部分觉醒增加,也就是后半夜人们常常不自主地醒过来,这也充分证实了酒精在睡眠后半期对睡眠的破坏作用。中等剂量饮酒的危害与小剂量类似。美国学者巴隆、杜兰德在《异常心理学》一书中写到,少量酒精的确可以使人昏昏欲睡,表面上似乎对睡眠有益,实际上却可能干扰睡眠。到了后半夜,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后,就会引起失眠与多梦,使睡眠总体质量下降约24%。

睡前大量饮酒会对睡眠有怎样的影响呢?首先是会对睡眠质量造成干扰,并会缩短睡眠时间,导致人醒得更早,长期睡眠不足会严重损害健康。相关研究显示,酒精导致人们深睡眠的时间更少,而快速眼动阶段延长,也就是做梦时间增长了。

另外在患病服药期间,尤其是慢性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时,也要避免饮酒。因为饮酒会影响一些药物的药效,轻则降低药物的疗效或者增加药物的毒性,重则严重损害人体脏器,甚至导致亡。如口服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药物的癫痫病病人,同时饮酒,会导致患者在常规剂量治疗时无效。酒还可以增强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引起低血糖反应和神经病变等。因此,长期服药的慢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减少饮酒量或者戒酒。

总的来说,睡前饮酒并不能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反而会降低睡眠总体质量,所以,饮酒改善睡眠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辟谣专家:庄红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药学组长

  复核专家:田向阳,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培训部负责人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请问什么是精神疾病?

对于什么是精神病,都有哪些症状,好多人都不太了解,只是认为精神病就是“疯子”、“脑子不正常”等,其实精神病是大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精神活动异常,如兴奋吵闹、哭笑无常、伤人毁物、胡言乱浯、不知羞耻、猜疑、忧郁、迟钝、痴呆等。通常人们认为是“发神经”、“神经病”,其实不然,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的两类疾病。神经病是神经系统有器质性损害的疾病,例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感知觉障碍、麻木、疼痛、瘫痪、抽搐、昏迷等表现。但是两者之间有时也存在着联系,例如脑炎、脑外伤、脑肿瘤、癫痫等病人常可伴有精神症状,某些精神疾病如癔症也可出现某些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癔症性瘫痪、感觉障碍、失明等。 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之处:精神病是大脑的疾病,反应大脑细胞和神经组织以及其功能受到损害,与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样,是具有物质基础的。然而,精神病与其他疾病也有不同之处,即:大脑组织被严密的保护在颅骨腔内,其生理活动非常复杂至今尚未探明清楚,不能直接看见、听到、摸着,亦尚难用某种仪器或准确的化验来确定是否有病,因此精神疾病给人一种神秘感、不可知感,不易被人认识而延误治疗。自古以来,尽管医学界作了很大的努力,但人们对精神疾病,对精神病人仍然不能像对心脏病人、糖尿病人等那样正确对待,而是装神弄鬼、鬼神附体,是思想问题,是邪恶的,不但不给予积极的治疗,反而采取惩治手段来对待病人。为此,患者和家属都不愿承认有精神病,也不敢到专科医院去求治,唯恐受到人们的歧视,怕遭人耻笑。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上述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有不少的人存有这种偏见。这种偏见是错误的,是对科学无知的表现。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消除这种偏见及其影响,保障人民的健康症状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