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斜是天生的吗-癫痫会引起斜颈怎么治疗
长期服用卡马西平
你好,目前治疗癫痫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药治疗为主,中药可以治疗根本,慢慢调节,修复脑神经细胞,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另配合少量西药控制发病,这样标本兼治,不但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西药一般只能起控制病情作用,不能治根,而且不能停药,停药又会复发,而且长期服用,会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不论西药还是中药,有国家生产批准文号的药品都是非常安全的。现在为您推荐一种采用中医纳米绿色疗法的国药准字号产品---桂芍镇痫片 癫痫在少数情况下,有不定期遗传影响,对大多数影响不大,影响大小主要与病因有关。原发性患者亲戚中,患者发病率为3%—4%,继发性患者中为0—1%,说明原发性影响大,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父母双方均有癫痫或有一子女已发病,则第三代的发病率为20%, 因此,原发病人虽可结婚,但应限制生育。癫痫病人选择配偶时,不要选择患过癫痫病的人或有家族病史的人,血缘关系越远越好。
宝宝抽搐一定是癫痫吗?该如何鉴别是假性癫痫?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就是“发作",而发作时的情况,医师往往不在场,无法观察到,只凭患者或家属的述说。在儿科这种情况更突出。婴幼儿只能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描述其发作时情况当前我国许多小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往往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过度关心和呵护,把一些正常孩子(或其他疾病)的动作视为“异常”,甚至疑为癫痫发作。当问及“你怎么想到他是癫痫"时,他会说“我在网上查的癫痫可能有这种表现”。这时医师应对家长提供的病史仔细地进行判断。医师应对些非癫痫性的“发作”有所了解,注意与真正的癫痫区别。
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些需要和癫痫鉴别的发作有以下一些情况。1.新生儿时期的“颤动"
指的是神经紧张、恐惧之意,此处根据其临床表现称为“颤动",是新生儿唤醒刺激的一种过度反应,往往在打开襁褓、换尿布或洗澡前出现。表现为下颌及肢体有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抖动。此时如成人用手掌轻轻按压小儿手臂时,抖动可减轻或终止,此点与癫痫发作明显不同。抖动发作时不伴有眼球异常运动,无呼吸暂停,不伴有面色改变,脑电图正常。
2.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新生儿期起病,多数出现在NREM期睡眠,少数可见于REM期。单个肢体或双侧同时发生,也可累及面部、躯干、腹部。肌阵挛可单个出现或有节律地成串连续出现,成串的肌阵挛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査及脑电图检査均正常。出生2个月以后减轻,6个月前消失,不需治疗。
3.良性新生儿惊厥
多发生于足月新生儿。约占新生儿惊厥的2%-7%,发病高峰在生后第5天又称为“五日风”( Fifth day's fits)。表现为多灶性肌阵挛发作,发作时EEG有棘波,发作间期为非特异性异常。发作期可记录到节律性棘波、慢波。神经系统正常,惊厥多在生后2周内停止。不需抗癫痫治疗。
4.屏气发作
首次发作多见于6个月ー1岁半之间,多有明显诱因,均在清醒时出现。啼哭一两声后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在呼气相,出现紫绀。有时呈角弓反张,意识丧失,甚至抽动两三下。脑电图在发作间期正常,发作期有节律性慢波。
5.点头痉挛
3-8个月小儿最多见,头部直立位时出现,缓缓地作点头状动作,头部常呈倾斜位。眼球震颤为本病特点,多为双侧性,频率快,振幅不大,可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眼震。持续4个月至数年自然缓解,不遗留后遗症。需与先天性眼震区别。
6.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
婴儿期发生,起始年龄2--11月,平均6个月。发作均在清醒时,咬牙、头部战果,头微微后仰或前伸,两臂抬起,屈时握拳,全身用力战栗持续数秒钟,偶尔发出“哼哼”声,整个过程神智始终清楚,有时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发。发作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发作间期及发作时脑电图均正常。1976年 Vanasse曾报导颤抖发作( shuddering attacks),其表现与本发作类似,但其发病年龄可到3岁,且有些病儿5岁才停止发作,此点与我国经验不同。
7.婴儿早期良性肌阵挛
本病又称为良性非癫痫性婴儿痉挛( binion nonepileptic infantile spams)。 90%在生后3-9个月之间发病。表现为点头,身体前屈,上肢抬起。连续数下成串样发作,符合强直痉挛样发作,非常像West综合征。发作时意识清楚,表情不痛苦,不伴有哭叫。有时在喂食或摩擦面颈部时可诱发。
8.小儿良性阵发性强直性向上注视
7-20个月间起病,突然出现双眼阵发性强直性向上凝视,发作持续2-8秒,可在数分钟内成簇出现,神智清楚,当用玩具在面前逗引时,会出现低头姿势去注视玩具。常伴有共济失调。发作时EEG正常。发作在1-2岁后消失。
9. 婴儿一过性阵发性肌张力不全
起病年龄在2-8个月,表现为肌张力不全,肢体或躯干扭转,有时甚至呈角弓反张状,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发作频繁从一日数次数月。
每次不等。有些婴儿表现为阵发性斜颈,称为婴儿一过性阵发性斜颈,头向侧倾斜并且面部向对侧扭转,持续时间长短不等,脑电图正常
10. 情感 叉擦腿动作
又称“手*样发作”( masturbation- like episodes),常见于1-3小儿,也有1岁以内发病的报道。女孩发生比男孩明显为多,“发作”均在清醒状态,两眼凝视,大腿内收,下肢和躯干做节律性伸屈动作,面色潮红、出汗等。发作过程中神智始终清楚,当改变其体位时能终止。智力低下小儿往往持续到较大年龄。
11.过度惊吓症
新生儿期起病,当有突然外界刺激时出现异常的惊吓反应。基因定位在5q335。突然的声音或轻触其鼻尖引起病儿强烈的惊吓反应。持续约10-15秒,然后逐渐缓解。婴儿期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步态不稳,常表现精神紧张和恐惧感。脑电图在发作期间呈正常,肌电图及CT检查正常。
12. 眼球阵挛一肌阵挛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在1-2岁之间,主要表现为眼球阵挛,表现为不自主、无节律、大幅度、多方向、持续性、杂乱的眼球动作,追视物体时明显,当眼球已固定于注视目标后,异常运动减轻。患儿同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肌阵挛,共济失调及行为改变、睡眠障碍等。有时合并神经母细胞瘤。本病脑电图正常,ACTH治疗有效。容易复发且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
13.刻板性运动
常见于有神经系统损伤、智力低下、孤独症、Ret综合征等患儿,其行为障碍表现为重复刻板的动作,如拍头、撞头、节律性摇头、晃动身体、凝视、过度通气、拍手、搓手等动作,录像EEG可与癫痫发作鉴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