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大关窍穴分别是?每个穴位的作用是?

申脉照海穴治疗癫痫-申脉照海定位

一,十二经络上24关窍穴

1,风池穴:在足少阳胆经上。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2,足临泣:在足少阳胆经上。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3,太冲穴:在足少阴肝经上。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4,曲泉穴:在足少阴肝经上。们于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主治疾病:最善治膝关节疼痛,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温症,不论温寒、温热、风温、温毒均可选用此穴。

5,太渊穴:在手太阴肺经上。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6,列缺穴:在手太阴肺经上。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7,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痛。

8,迎香穴:手阳明大肠经上。寻找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9,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上。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10,冲阳穴:足阳明胃经上。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11,公孙穴:足太阴脾经上。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12,三阴交:足太阴脾经上。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13,神门穴:后少阴心经上。位置在腕横纹尺侧端肌腱的凹陷中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14,少冲穴:手少阴心经上。小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0.1寸处。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手挛臂痛。 

15,后溪穴:手太阳小肠经上。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精神分裂症, 癔病, 面肌痉挛;(2)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 耳聋,角膜炎, 麦粒肿, 鼻出血,扁桃体炎;(3)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落枕, 肩臂痛;(4)其它:疥疮。

16,腕谷穴:手太阳小肠经上。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指臂挛痛、热病汗不出。去身体湿热,治疗糖尿病、便秘

17,申脉穴:足少阳膀胱经上。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功用清热安神,利腰膝。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内耳性眩晕,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2)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

18,天牖穴:足少阳膀胱经上。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主治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19,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上。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20,照海穴:足少阴肾经上。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主治①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证。③小便不利,小便频数。④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⑤下肢痿痹。

21,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上。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22,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上。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太平圣惠方》)。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23,阳池穴:手少阳三交经上。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②腕痛。③消渴。④女性手脚冰凉。

24,外关穴:手少阳三交经上。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主治①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③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④瘰疬。

跷脉穴位自我治疗失眠

跷脉, qiāo mài,中医 奇经八脉 名,包括 阳跷脉 和 阴跷脉, 《灵枢》记载:在然骨后面阴跷脉发起,阴跷脉主穴为照海穴,经过交信穴,沿着内踝的上方、大腿内侧上行入,经过胸部、缺盆到达颈部,在人迎穴前交贯冲脉,继续上至面部,到达鼻旁,与足太阳膀胱经及阳跷脉交会于眼内角的睛明穴,与阳跷相交合后通过目系属于脑。

主要功能

跷脉主要有使人体的阴阳得以沟通,司目之开阖与肌肉运动,参与调节人体觉醒与睡眠,调节肢体运动的作用。

《灵枢、大惑论第八十》记载:“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白天精力充沛、双眼有神不昏昏欲睡,得益于卫气白天在阳跷脉上的正常运行;

夜晚人会感觉精神疲乏,双目无神,有赖于卫气晚上正常行于阴跷脉,如果卫气无法在晚上正常行于阴跷脉,则无法正常入睡,导致失眠的产生;

正常情况下阴跷脉,阳跷脉之气在清晨时刻循行交汇于睛明穴,眼睛正常睁开。

穴位选择 :申脉、照海、风池、睛明。每穴按摩5分钟左右,以酸胀为宜。

申脉

位置: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

为八脉交会穴,属于膀胱经,通阳跷脉,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其为病则“阴缓而阳急”《难经-二十九难》记载,“阳气盛则嗔目”,申脉可镇惊安神,按摩申脉可调经气,使根本得培,神安惊定。

申脉为十三鬼穴之鬼路, 多用于治疗踝关节局部扭伤、眩晕、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又可调节阳跷脉,协助沟通阴阳,运行卫气,改善失眠。

照海

位置:在足内侧, 内踝尖 下方凹陷处。

为八脉交会穴,属于肾经,通阴跷脉, 足少阴阴跷脉之会 。照海,肾为先天之本, 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肾脉主管人体周身之水液,阴跷脉主管理人体左、右两侧之阴液,所以照海被称为“水穴”,阳气偏亢,嗔目不寐,可补阴配阳助于改善失眠。

睛明

位置: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睛明穴为阴阳跷脉交汇处,是阴阳跷脉、手足太阳、足阳明五脉之会,按摩睛明可沟通跷脉,使阴阳相交,卫气入于阴则阴跷盛,司正常休眠目闭欲睡。

风池

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难经十八难》: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奇经八脉考》阳跷,足太阳之别脉……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风池穴为阳跷脉与少阳经、阳维的交会穴。

风池穴为阳跷脉连通脑的主穴,按摩此穴可使阴阳相交,卫气入于阴则阴跷盛,司常休眠目闭而欲睡。

砭法@穴位介绍3

金门穴

安神开窍,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等痛症、痹证;癫痫;小儿惊风。

金门配人中、中冲,有醒神镇惊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痫,惊风。

金门配大椎、申脉、水沟、百会,治癫痫。

金门配合谷、太冲、百会,治急性头痛。

金门配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治下肢痿痹。

京骨穴

清热止痉,明目舒筋。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癫痫。

京骨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治头痛。

京骨穴配风池穴、天柱穴,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束骨穴

通经活络,清头明目 。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部疾患;腰腿痛;癫狂。

束骨配殷门、昆仑,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

束骨配百会、肝俞,有清头目,调营血,平肝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束骨配大椎、风池、天柱,治颈项疼痛。

足通谷

清热安神,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项强;鼻衄;癫狂。

足通谷穴配大椎穴治项强;

足通谷穴配上星穴、内庭穴,有清热凉血通窍的作用,主治鼻鼽衄;

足通谷穴配章门穴、丰隆穴,有健脾胃,祛痰湿,安神志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

至阴穴

正胎催产,清头明目。

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至阴穴配风池、攒竹,有祛风邪、清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至阴穴配百会、合谷、涌泉,治胎位不正。

至阴穴配尺泽、迎香、太阳、合谷,治感冒。

至阴穴配风池、百会、太阳、太冲,治头痛。

涌泉穴

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

主治:

1、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

2、头痛,头晕,目眩,失眠;

3、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症;

4、大便难,小便不利;

5、奔豚气;

6、足心热。

涌泉配大椎、水沟、十宣,治昏厥。

涌泉配百会、太冲、风池,治急性头痛。

涌泉配百会、劳宫、水沟、丰隆、太冲,治中风昏迷。

经常按摩刺激涌泉穴,使整个足底发热,可补肾健身,还可改善疲乏无力、神经衰弱。

然谷穴

益气固肾,清热利湿。

可泻热、消胀、宁神。现今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膀胱炎、糖尿病、破伤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然谷穴配肾俞穴、气海穴、志室穴治遗精;

然谷穴配肾俞穴、关元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然谷穴配中极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治阴痒。

然谷穴就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里食物更好消化的一个穴。推拿然谷,可以让人很快产生饥饿感,同时还能治疗过度饮食后的不适,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总之,每天坚持推拿然谷,能让人的胃口长开、肠道常清。

太溪穴

益肾清热、安神健腰。

主治前阴,肺胸,五官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遗精,咳喘,胸胁支满,消渴,黄疸,痿症,腰痛,足跟肿痛,视力减退,咳嗽,咯血,不寐,腰背痛,足跟痛。

配伍:

太溪穴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太溪穴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太溪穴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太溪配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治小便频数。

太溪配大陵、神门、三阴交,治失眠。

大钟穴

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主治:痴呆;癃闭,遗尿,便秘;月经不调,咯血,气喘;腰脊强痛,足跟痛。

大钟穴配中极、三阴交,有清热益肾的作用,主治尿闭。

大钟穴配神门、太溪,有滋阴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失眠。

大钟穴配定喘、肾俞、肺俞、膏肓俞,治肾虚气喘。

大钟穴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水泉穴

通经调血、疏利下焦

主治:

水泉穴主治妇科,前阴及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妬乳,小便淋沥,疝气偏坠,腹中痛,目昏花,月经不调。

配伍:

配气海、三阴交,有调经血,理下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配承山、昆仑,有舒筋活络壮骨的作用,主治足跟痛。

水泉配合谷、中极、三阴交、太冲,治经闭。

水泉配关元、归来、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水泉配三阴交、水分、肾俞、膀胱俞,治小便不利。

照海穴

养阴液,利下焦。

照海穴配合谷、列缺,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照海穴配中极、三阴交,有调经活血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照海穴配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治小便频数。

照海穴配大陵、神门、三阴交,治失眠。

常用拇指指腹轻轻向下揉按照海穴,每次1~3分钟,有补肾、养肝、健脾的功效。

复溜穴

补益肾阴,温阳利水。

复溜穴配合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多汗,无汗或少汗。

复溜穴配肝俞、脾俞,有舒肝益肾,健脾除湿的作用,主治泄泻,水肿。

复溜穴配关元、足三里、肾俞、大肠俞,治肾虚泄泻。

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溜穴1~3分钟,可缓解腹泻、盗汗、四肢乏力、腰脊强痛。

交信穴

益肾调经,调理二便。

交信穴配百会、关元,有升阳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崩漏。

交信穴配水道、地机,有健脾胃,理胞宫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交信配关元、子宫、肾俞、照海,治阴挺。

交信配中脘、肾俞、天枢、足三里,治肾虚泄泻。

交信配大敦、阴陵泉、照海,治疝气。

弯曲拇指,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交信穴,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可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疾病。

筑宾穴

益肾宁心、理气止痛。

筑宾穴配肾俞穴、关元穴治水肿;

筑宾穴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

筑宾穴配承山穴、合阳穴、阳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瘫;

筑宾穴配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

筑宾穴配鸠尾、中脘主治癫痫;

筑宾穴配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尿赤尿痛。

阴谷穴

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配肾俞、关元,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阴谷配关元、气海、肾俞,治淋证。

阴谷配关元、交信、三阴交,治崩漏。

阴谷配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治小便淋沥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