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治疗小儿癫痫-河北省儿童中医医院
在哪里可以治癫痫病的医院
癫痫是常见脑部疾病,对于癫痫,应做好积极及时治疗,避免癫痫发作,应避开癫痫的诱发因素,那么,哪些诱因会引起癫痫呢?
北京华坛中西医结合医院属市卫生局认证单位,是北京市一家特色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正规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华坛医院虽然非公立三甲,但因为专注中西结合,所以在中西结合诊疗水平上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凡能造成癫痫阈值的一过性降低而导致癫痫发作,称之为诱发(或促发)因素,常见的诱因有:
1、性别 有些癫痫与性别有关,如失神发作,女孩明显多于男孩。
2、年龄 不仅许多癫痫综合征的起病与年龄有关,而且癫痫发作类型也与年龄有关。如伴中央一颞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多发生于5-10岁。癫痫性脑病在小婴儿表现为大田原综合征,3个月后多表现婴儿痉挛症,1岁后多表现为Lennox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其发作形式和脑电图均可发生转化。
3、内分泌 内分泌改变对癫痫也有影响,如大发作常在青春期或月经初潮时开始,失神发作可在青春期转为大发作。
4、睡眠 睡眠对某些癫痫有影响,如伴中央一颞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多在睡眠中发作;婴儿痉挛症在醒后和睡前发作较频;特发性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多在睡醒后发生。
5、感觉性因素 如视觉刺激(光、电视)、听觉刺激(巨响、音乐)、前庭刺激、嗅觉刺激、味觉刺激、触觉或本体觉刺激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如果病儿只在特定的诱因刺激下才发作,称为反射性癫痫。
6、发热 对小儿也是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特别是高热惊厥。而高热惊厥又可引发癫痫。
7、其他 如睡眠不足、疲劳、惊吓、饥饿、过度换气、情感冲动、药物等,均可诱发癫痫患儿的发作。
蝉为什么要蝉蜕?
蝉蜕
[解释]1.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
2.比喻解脱。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气味: 咸、甘、寒、无毒。
备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蝉蜕
(《药性论》)
异名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临证指南》),催米虫壳(《贵州民间方药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东中药》),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中药志》)。
药材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药理作用①抗惊厥作用
蝉蜕散、五虎追风散(蝉蜕、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蚕、全蝎)对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不论在与破伤风毒素注射同时给予,或者在全身性破伤风症状发作后给予,都能使发病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不能使它们免于亡。蝉蜕流浸膏、蜂蜕煎剂对注射破伤风毒素小鼠的亡时间略有推迟的效果。蝉蜕及五虎追风散煎剂能对抗小白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尚能对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亡。
②镇静作用
蝉蜕和五虎追风散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动,与环己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同时能引起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降低、翻正反射迟钝等全身反应。
③蝉蜕煎剂能阻断猫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传导作用,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碱降压反应则无影响。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纲目》:"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咸甘,寒,无毒。"
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
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
归经入肺、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选方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另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⑾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⑿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⒀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⒁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⒂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⒃治聤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⒄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⒅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⒆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⒇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破伤风
取蝉蜕去头、足,焙干研细。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钱,用黄酒2两冲服。小儿酌减。同时配合针灸,给、抗菌素等,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在服药后 24~48小时,往往全身出汗,颇面潮红,继则全身出现散在性小皮疹,体温升高,若白细胞总数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但须注意补给水分。在阵发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减量,待病人张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续性痉挛状态消失时即可停药。临床治疗29例,仅1例亡。
②治疗慢性荨麻疹
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1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3钱,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有效病例服药2~3天后即见症状改善;皮损逐渐消退;服药5~7天症状和皮损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继续服药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③治疗化脓性冲耳炎
取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1分,轻粉8分,调匀备用,患耳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适量蝉退粉,每日1次、如发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即停用。治疗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断治疗,效果不明。
名家论述①《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②张寿颐:"蝉蜕,主小儿惊痫,盖幼科惊痫,内热为多,即《素问》之所谓血与气并,交走于上,则为薄厥,治以寒凉,降其气火,使不上冲,此所以能治癫痫之真义也,甄权谓蝉蜕治小儿壮热,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儿之痘疮,实热为多,寒能胜热,是以主之。濒湖又谓治痘疹作痒,则实热有余者宜之,如其气虚作痒,勿混用。"
蝉蜕的重量
不清楚!!!!
蝉蜕
[解释]1.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
2.比喻解脱。
[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采制] 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名称: 蝉蜕
释名: 蝉壳、枯蝉、腹、金牛儿。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1、小儿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2、小儿天吊(头目卯视,痰塞内热)。用金牛儿(即蝉蜕)在浆水中煮一天,晒干,研为末。每服二、三分,冷水调下。
3、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4、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用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5、皮肤风痒。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6、痘后目翳。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7、耳出脓。用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共研为末,棉裹塞耳中,追出恶物,即效。
8、小儿阴肿(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用蝉蜕半两,煎水洗,同时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9、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10、疔疮毒肿。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备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蝉蜕
(《药性论》)
异名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临证指南》),催米虫壳(《贵州民间方药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东中药》),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中药志》)。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动物形态详"蚱蝉"条。
采集夏、秋采集,除净泥土,晒干。
药材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药理作用①抗惊厥作用
蝉蜕散、五虎追风散(蝉蜕、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蚕、全蝎)对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不论在与破伤风毒素注射同时给予,或者在全身性破伤风症状发作后给予,都能使发病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不能使它们免于亡。蝉蜕流浸膏、蜂蜕煎剂对注射破伤风毒素小鼠的亡时间略有推迟的效果。蝉蜕及五虎追风散煎剂能对抗小白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尚能对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亡。
②镇静作用
蝉蜕和五虎追风散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动,与环己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同时能引起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降低、翻正反射迟钝等全身反应。
③蝉蜕煎剂能阻断猫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传导作用,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碱降压反应则无影响。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纲目》:"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咸甘,寒,无毒。"
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
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
归经入肺、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选方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另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⑾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⑿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⒀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⒁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⒂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⒃治聤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⒄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⒅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⒆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⒇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破伤风
取蝉蜕去头、足,焙干研细。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钱,用黄酒2两冲服。小儿酌减。同时配合针灸,给、抗菌素等,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在服药后24~48小时,往往全身出汗,颇面潮红,继则全身出现散在性小皮疹,体温升高,若白细胞总数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但须注意补给水分。在阵发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减量,待病人张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续性痉挛状态消失时即可停药。临床治疗29例,仅1例亡。
②治疗慢性荨麻疹
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1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3钱,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有效病例服药2~3天后即见症状改善;皮损逐渐消退;服药5~7天症状和皮损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继续服药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③治疗化脓性冲耳炎
取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1分,轻粉8分,调匀备用,患耳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适量蝉退粉,每日1次、如发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即停用。治疗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断治疗,效果不明。
名家论述①《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②张寿颐:"蝉蜕,主小儿惊痫,盖幼科惊痫,内热为多,即《素问》之所谓血与气并,交走于上,则为薄厥,治以寒凉,降其气火,使不上冲,此所以能治癫痫之真义也,甄权谓蝉蜕治小儿壮热,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儿之痘疮,实热为多,寒能胜热,是以主之。濒湖又谓治痘疹作痒,则实热有余者宜之,如其气虚作痒,勿混用。"
茴香的形态特点
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适应性较强。
我国北方主要春秋两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获。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两端略尖,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或淡**,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果梗呈长椭圆形,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5边形,背面的4边约等长。有特异茴香气,味微甜、辛。
草本,高0.4-2米。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多分枝。较下部的茎生叶柄长5-15厘米,中部或上部的叶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为阔三角形,长4-30厘米,宽5-40厘米,4-5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1-6厘米,宽约1毫米。
复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花序梗长2-25厘米;伞辐6-29,不等长,长1.5-10厘米;小伞形花序有花14-39;花柄纤细,不等长;无萼齿;花瓣**,倒卵形或近倒卵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中脉1条;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者贴伏在花柱基上。
果实长圆形,长4-6毫米,宽1.5-2.2毫米,主棱5条,尖锐;每个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小茴香是同一种植物从叶色、叶形、花序、果实、种子等植物学性状及品质、风味等其它特征上相比,都极为相似,只是茴香的叶鞘、相互抱合形成一个扁球形或圆球形的球茎。成熟时,成为主要的食用部分,而细叶及叶柄往往是在植株较嫩的时候才茴香肥厚的叶鞘部鲜嫩质脆,一般切成细丝放入调味品凉拌生食,也可配以各种肉类炒食。
茴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蔬菜。定植后90天部分单球重达到。发芽期从种子吸水、萌动到发芽需幼苗期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到第五至六片真叶。叶丛期 从第五片真叶开始到叶鞘肥结实,整个生殖生长期约需。茎茴香喜冷凉的气候条件,但适应性广泛,耐寒、耐热力均强,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生长适温,超过。茴香喜冷凉气候,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生长和品质。苗期能耐。整个过程尤其在苗期及叶鞘,要空气相对湿度和湿润的土壤,不宜干旱。茴香属植物,全过程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日照可促进花芽形成,在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开花结实。呈圆形,顶端残留有突起的,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圆形,背面有纵棱,接合面较宽。背面茴香气,味微甜、辛。果圆形。茴香温和气候条件下生,耐寒耐热力均较强苗期对要求,有利于壮苗的形成。球茎茴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栽培上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宜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的肥沃壤土种植。圆球形类型株高、叶形、叶色与扁球形无大差异,但球茎比扁球形更紧实,颜色略淡。外形似拳头,叶鞘短缩明显,抱合紧,不仅左右两侧膨大,前后也有明显的膨大,但外层叶鞘常常紧贴地面。如遇低温高湿天气极易发生菌核病。育苗期正处于气候炎热的季节,应选择四面通风,排水条件好,灌水方便的场地,做好防雨降温。在中性土壤下,翻松土壤至匀称;然后开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然后覆土浇水。出苗后进行间苗,间隔2~3厘米留1株无病的健壮苗,苗期应小水勤浇,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适当,定植前浇1次透水,第二天切方,囤苗时定植。 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小茴香的果实。
异名:茴香子,小茴,茴香、谷茴香、香子。 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除杂质,晒干用。
性能:味辛,性温。
功用: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成分。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肾、膀胱、胃经。
用法:作调味品,也可以做沙拉,煎汤,或入丸、散剂。
注意:有实热、虚火者不宜。 1.小茴香丸:小茴香16克,胡椒10克。研末,酒糊为丸,每次服3~6克,温酒送下。源于《三因方》。本方散寒理气、止痛作用较强。用于疝气,小腹冷痛、胀满。
2.小茴枳壳散:小茴香30克,枳壳15克。微炒研末,每次服6克,温开水送下。源于《袖珍方》。小茴香配伍理气行滞的枳壳,共奏理气止痛之效。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胁下胀痛。
3.茴香粉: 原料:小茴香10~15克。 制法及用法:用小茴香少焦,研粉,用开水分3次冲服;或取等量小茴香、橘核、山楂分别炒后研粉,然后混匀,每日早晚用黄酒送服6克。 功效:治妇女月经疼痛,在月经前3天煎服小茴香15克,连服3日。也可治疝气腹痛。 (1) 叶:以开水冲泡即可。
(2) 种子:将种子压碎,用开水冲泡,焖约十分钟后,加入蜂蜜即可饮用。 取半匙茴香以汤匙背压碎,浸泡于热水中十分钟。一天三杯,建议在二餐之间饮用。 小茴香化学成份:
果实所含挥发油的组成很复杂,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 63.4%),其次为柠檬烯(limonene13.1%),小茴香酮(fenchone l2.1%),其他有爱草脑(estragole4.7%),γ-松油烯(γ-terpinene 2.7%),α-蒎烯(α-pinene 1.9%),月桂烯(myrcene 0.7%),β-蒎烯(β-pinene 0.4%),樟脑(camphor0.2%),樟烯(camphene 0.1%),甲氧苯基丙酮(methoxyphenyl acetone 0.1%)及痕量的香桧烯(sab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桉叶油素(1,8-cineole),4-松油醇(4-terpineol),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trans-fencho- lacetate),茴香醛(anisaldehyde)等。果实脂肪油中经鉴定的十六种脂肪酸组成有:10-十八碳烯酸(10_octadecenoic acid 38.0%),花生酸(arachic acid 31.4%),棕榈酸(plmitic acid 21.2%),山嵛酸(behenic acid 2.8%),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2.2%),硬脂酸(stearic acid 2,2%),月桂酸(lauric acid 0.2%),十五碳酸(pentadecanofc acid 0.2%),二十一碳酸(henicosanoic acid 0.2%)等。果实还含豆甾醇(stigmasterol),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由棕榈酸、花生酸、山萮酸与大于十八碳的高级醇所成的蜡混合物,β-谷甾醇(β-sitosierol),花椒毒素(xanthotoxin),α-香树脂醇(α-amyrin)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香柑内酯(bergapten)及印度榅桲素(marmesin)。 茴香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喜磷钾肥,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播前结合整地施优质有机肥、稀土磷肥、尿素、硫酸钾,均匀混施于土壤深处做底肥,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
(一)选地整地:选适宜的土地,每公顷施优质厩肥45000千克,深耕30厘米以上,耙平整细,做80厘米宽平畦,地干时应先向畦内放水,待水渗下表土稍松散时播种。
(二)繁殖方法:“春分”至“清明”间播种,播前应选饱满的新种子,用40℃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后包纱布袋中,放在温暖处,每天用温水冲洗2次,等种子稍有萌动时即可播种。在畦内按行距40厘米开3-5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楼平稍压。播后一般10-15天出苗,每公顷用种量22.5-30千克,育苗移栽产量高。
(三)田间管理:出苗后,视旱情适当浇水,保持幼苗期畦面湿润。结合中耕除草,苗高6-8厘米时,按株距9厘米间苗,苗高15厘米以上时,按株距20厘米定苗。苗高30厘米时进行追肥,以速效有机肥为主,增施过磷酸钙。天旱时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涝,以防烂根。在晋南地区当年收获后,根部盖一层牛马粪或土杂粪能安全越冬,第二年发芽早,生长旺,产量较高。 茴香含有矿物质、红萝卜素、挥发油(主要是茴香醚、茴香醛、茴香酸),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一般人大多撷取它的叶和种子制成花草茶,辛香的味道,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可以加些蜂蜜中和味道。止呕吐、消胃胀气、开胃,治疗膀胱炎。种子热水冲泡,可增加母亲的奶水。哺乳的母亲,很适合饮用茴香茶;可帮助消化,帮助新陈代谢。辛辣而香气独特的口感,加一点蜂蜜或枫糖浆饮用风味更佳,也可加入少量肉桂压味。由于气味独特浓厚,若调制成复方花草茶,茴香用量宜小,如此就可生出画龙点睛的效果。用量过多反而会把其它花草的香气掩盖掉。口味重的餐后嚼一粒茴香子可以消除口气。最适合拿来煮鱼,此外拿来烤面包、制作点心也非常适合,其刺激性的香气味人们带来食欲。
《中国典》载有茴香制剂是常用的健胃,散寒,行气,止痛药。茴香烯能促进骨髓细胞成熟和释放入外周血液,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细胞,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小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茴香脑、小茴香酮、茴香醛等。其香气主要来自茴香脑、茴香醛等香味物质。是集医药、调味、食用、化妆于一身的多用植物。嫩茎、叶作蔬菜、馅食,茴香果实中含茴香油2.8%,茴香脑50~60%,a-茴香酮18~20%,甲基胡椒粉10%及a-蒎烯双聚戊烯、茴香醛、莰烯等。胚乳中含脂肪油约15%,蛋白质、淀粉糖类及粘液质等约85%。
可作香料,常用于肉类、海鲜及烧饼等面食的烹调。中医学上入药,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功能温肝肾,暖胃气、散塞结,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妇女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等症。 小茴香属性热:可抵抗胃溃疡、镇痛、性激素样作用等,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起到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肠绞痛、痛经患者用于食疗,食用方法为:取小茴香少许,炒后煎汤去渣,然后加大米,煮成米粥食用。胃热内热者慎用。
广东省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对7个茴香品种的部分植株形态及营养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河北青县的割茬茴香和山西太原的小茴香品种早熟〔74d(播种至采收嫩茎叶)〕,吉林四平的茴香和甘肃玉门、内蒙古托县的小茴香品种中熟(86d),新疆伊犁和辽宁阜新的小茴香品种晚熟(97d);吉林四平的茴香品种真叶数最多,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最大,山西太原的小茴香品种地上部干物率最高,7个茴香品种的植株可食率均达90%以上;甘肃玉门的小茴香品种VC、有机酸、蛋白氮和全氮含量均相对较高,可溶性糖和全碳含量以新疆伊犁的小茴香品种相对较高。综合评定,甘肃玉门的小茴香品种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小茴香 - 用药禁忌
1、不良反应:过敏。
2、阴虚火旺者禁服。
3、《本草汇言》:“倘胃、肾多火,得热即呕,得热即痛,得热即胀诸证,与阳道数举、精滑梦遗者,宜斟酌用也。”
4、《本草述》:“若小肠、膀胱并胃腑之证患于热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5、《得配本草》:“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 《药典》。
傣药景几:果实用于治疗癫痫,头晕眼花,腹胀《傣药志》。帕基(西傣):籽治发热不退《滇药录》。景几:治癫病,头晕眼花,腹胀《傣医药》。
毛难药烂仓宫(环江语),叶治跌打;种子治腰痛《桂药编》。
壮药小茴香(大新语):种子治疝气胀痛;全草治跌打肿痛《桂药编》。
白药“weinxionlmirx,喂兄咪”:根治寒疝,咳喘,水肿,腹痛,乳胀积滞,风湿关节炎《大理资志》。
纳西药根同大米煮稀粥吃,治牙痛,气滞腹痛《大理资志》。
彝药茴香根:根治胃寒呃逆,腹胀肚痛,食少纳差,形体赢弱《哀牢》。
僳僳药胡及怂:籽治发热不退《滇药录》。同质汉俄:全草、根、种籽治胃寒痛,少腹冷痛,痛经,疝气痛,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病《怒江药》。
藏药丝拉嘎保:果实治肺炎,肺结核《青藏药鉴》。拉拉普:果实治胃寒病,虫病《中国藏药》。
蒙药找日高得苏:果实治“赫依热,眼花,药物或食物中毒,疝气,不思饮食,胃痛,腹胀《蒙植药志》。昭日古达素.高尼瑶特:果实用于胃寒痛,气胀,心气不舒,小腹冷痛,痛经,疝痛《蒙药》。
苗药小茴香、怀香端:全草治胃寒腹痛,经来腹痛,小儿气肿,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疝气痛;根治风湿骨痛;全草治小儿麻疹发热,疹出不透,呃逆少食,慢性附件炎,气滞腹胀,腰部冷痛《湘蓝考》。Fux lox bub ghunb胡萝卜棍,Xongx hxongb雄凶:果实治小儿疝气,治皮风《苗医药》。小茴香xiongx hxongb雄松:成熟果实主治小儿疝气《苗药集》。
维药阿拉伯白的安:果实主治咳嗽气喘,胃寒腹痛,呕吐,少食,妇女月经不调,乳汁不下,与牛舌草等煎服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叶绞汁洗目治眼疾;根研粉拌蜂蜜治狂犬病,果实炒热布包熨腹治寒症腹痛《维药志》。根治妇女白带多[22]。 与吴茱萸相鉴别: 吴茱萸与小茴香二者皆味辛性温热,均能温中、散寒止痛,同可用治胃寒脘腹疼痛,寒滞肝脉、寒疝腹痛,以及经寒痛经等症。不同之处在于:
小茴香: 长于理气和胃,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者小茴香多用。
吴茱萸: 辛散苦降,性热燥烈,有小毒,善于疏肝下气,善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巅顶头痛、呕吐涎沫,胃寒呕吐,肝火犯胃、胁痛吞酸等症。同时,吴茱萸又能燥湿,助阳止泻,又可用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等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