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如何选择感冒药?老年人服用感冒药要注意什么?

2.书“符”所用的材料及其作用是什么?

3.哪些中成药适合治疗小儿发热?

4.中风与癫痫的症状的区别

老年人如何选择感冒药?老年人服用感冒药要注意什么?

癫疯病最好的急救用药-救急治疗癫痫的药

因为不了解,很多时候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做了损害健康的事。今天要说的科普知识和我们身边的老年人有关。因为老人年纪大的原因,他们的身体机能和抵抗力都有所下降,更容易受到疾病和病毒的侵害,就拿日常的感冒来说,都比我们普通人的发生频率要高,并且在用药时,也更为困难。

但家中老人感冒,不能胡乱吃药,要根据他的身体健康和是否有其他的病史来吃药。比如感康感冒药在说明书上就明确标注,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患者用药,慎用或适当减量。因此在用药之前,要注意详看说明书,看清楚药品的慎用和禁用事项,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感康新包装为了防止感冒患者忽略查看说明书,因此将感康的说明书设计成卡片形式,可抽拉的药盒打开设计一抽一拉药片和说明书便从相反的方向弹出,用以提醒感冒患者在用药的时候查看说明书。而且可粘贴的外包装还可以随意随处粘贴及时提醒患者吃药,这样的贴心设计对易忘的老人来说更为人性化。

同时,在给老年人服药时也要注意药品是否安全可靠,也要看看是否是对症治疗。正确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直接使用吴太感康片就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而细菌性感冒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无法判断时可以去医院通过验血来判断,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因为感冒的病症不同,对应的药物也不同,如果混用感冒药不仅感冒得不到快速的治疗,还有可能耽误病情。

健康问题无小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要尤为重视,不管是用药还是日常的护理都要特别的注意。

书“符”所用的材料及其作用是什么?

文/李信军

“符”,即符咒、符?,为上古时期巫师、巫医所常用的一种治病疗疾方法、方术等。道教形成后,继承并发挥了这一方术,并用于“辩症施治”的医疗救急之中,

关于符咒,《祝由十三科》中说:“书符字用朱砂,研细写在黄纸上。”“朱砂”,性味甘、寒,归心经,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宁、心中烦热、惊悸不眠、癫痫及疮疡肿毒、瘴疟诸疾有特殊疗效。

道教符咒(资料图)

《神农本草经》说:“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名医别录》则说:“通血脉,止烦满消渴?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本草纲目》中也说:“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

朱砂,颜色为红,故又称丹砂。为道门书符、治病常用之物,用时将其与酒相调,画于黄表纸上,以火化后服用。

黄纸,是专用姜黄染色制成的专用符纸。“姜黄”,性味辛,苦温,入心、脾、肝经。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功效。能治各种血瘀气滞、胸腹胀痛、胁肋刺痛、风痹臂痛、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肿等症。

“黄纸”,又称黄表纸。为道门书符治病的必用之品,其功能很多,不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而且对妇科疾病、恶毒疮疡皆有奇效。

治病有奇效(资料图)

据《祝由十三科》讲:“凡遇病人请符,审其病症,即起大慈救人心。朱砂书符以济人,其功甚大。”关于纸的功能及作用,《本草纲目》中说:“诸纸,甘,平,无毒;楮纸,烧灰,止吐血、衄血、血崩、金疮出血;草纸,作捻?最拔脓;麻纸,止诸出血。”

道医在为病人书符之时,要求首先辨别症状,根据病情缓急制作不同专科病符。如:“如阳症用好米醋,或用井水。阴症用姜汁,或酒、或水。风疾用竹沥姜汁。外科症用符灰加水,或醋磨墨敷于患处?遇病施治,妙辨阴阳。”

张景岳(资料图)

道医在这里所提出的“遇症施治,妙辨阴阳”,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曾高度赞赏:“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没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传统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之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这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

从以上可以看出,早期道医看病的方法,就知道用“遇症施治,妙辨阴阳”。也就是观察属虚症,还是实症,是热症还是寒症,病在表还是在里,属正病还是邪症等。然后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书符时将药量进行适当加减,以期达到阴平阳秘、却邪扶正、表里平衡的功效。

哪些中成药适合治疗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是临床的一个常见症状。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有感染所导致的发热,也有其他因素导致的发热。中医治病很重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法。同是一个发热症状,因其病因不同,临床伴随症状亦随之有别。所以,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对小儿发热初起,临床主要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即中医所说的邪热在表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表剂。常用药有小儿感冒冲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金丹片、桑菊银翘散、小儿清热灵、妙灵丹等。

对发热持续较高的患儿,且伴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痛、呕吐、乏力、口渴、大便干燥、尿黄、舌红苔黄等,属中医邪热亢盛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之品。常用药有小儿牛黄散、小儿羚羊散、紫雪散、至圣保元丹、清开灵口服液、小儿清热散等。

对高热不退,伴有头痛、烦躁、高热惊厥或神昏者,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镇惊熄风之剂。常用药有小儿急惊粉、牛黄清宫丸、回生救急散、牛黄抱龙丸、安宫牛黄丸等。

对小儿发热后期,体温渐退,其他症状好转,但仍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口渴、便干尿黄者,中药应选择滋阴清热之剂。常用药有青蒿鳖甲片、养阴清肺膏等。

总之,小儿发热时可根据不同疾病和不同症状,选择适当的中成药治疗。但小儿热势较高时,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其他退热方法,如物理降温、西药降温等。对感染所致的发热,可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

中风与癫痫的症状的区别

中风(apoplexy)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发病率和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西医学将本病主要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 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决不应看作是“阴虚阳盛”的症状。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由于 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的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是“阳证”还是“阴证”,都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的结果。

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先扶其真元,同时兼顾病邪的部位。真阳元气在哪里衰败,内邪外邪就会在哪里发生,若能恢复真元,内外两邪都能灭绝,这就是“不治邪而 实际就是以此治邪,不治风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风”的道理。这就是治疗中风的法要。只有如此,才能不误患者。用“祛风化痰”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是祛风 化痰的药物都会耗散元气,在这些药物中,还夹杂许多滋阴清热的药物,由于患者阴邪极盛,再用滋阴药物就会使阴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转变为脱证。而且,正气 虚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还去助邪,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另外,由于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气的方法,其治愈率尚且不敢说 100%,何况“祛风化痰”法呢?

治疗方法:对于脑溢血患者,可先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

此病是由于真元亏损,阴寒太盛,将虚阳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头。因此,除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助阳祛寒,还配合葱白来通阳气。但阴寒太 盛的病必定会格拒阳药,所以加人尿、猪胆汁等寒良的药品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奋,在头的虚火必定归元,危症解除,然后辅以通络 破瘀的药物,可使脑部瘀血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气发动、阴邪 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作急救处理。而且,虚火归元,大脑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

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以上去药渣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120g。

四逆汤中的3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以上,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四逆汤方:附子30克 干姜40克 炙甘草50克。

另外,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几天后,也会发生浑身抽筋、痉挛的现象,这是由于脑部有瘀血,中枢神经会激发一些肾阳上升到脑部破瘀,但由于患者阳气衰微,一经激 发,便大部上升于脑,下焦空虚,致使二便失禁。头部的阳气有余,就会强烈地刺激中枢神经,导致抽筋、痉挛现象的发生。西医只会为患者注射,来抑制神 经的作用。而的作用就是在激发真元(抽取一定量的真阳),使“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镇静的目的(服用四逆汤、参附汤可以使人困倦异 常,就是真阳被振奋起来的结果,真阳的特性就是“藏”。而虚阳外越才会使人兴奋无比)。

此时应该用“回阳救逆”(而不是用抽取元气)的方法来恢复元气的功能,所以,应该服用大剂参附汤回阳救逆。服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 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药运行、阴邪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当作紧急情况处理,二便失禁的情况也会随之消除。而且, 真阴上升,虚火下降,大脑自然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服用四逆汤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中风饮食治疗原则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名脑卒中、中风,是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脑实质内,则为脑出血。由于脑血管狭窄、闭塞而致相应供给脑组织缺血、梗阻,症状持续不超过24h者,称为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症状重持续24h以上者,称为脑梗,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亡。

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其中脑出血发生比例较高;而西方国家则相反,冠心病的发病率高。究其原因,除种族、遗传、环境等因素外,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纠正营养失调和进行饮食营养治疗是防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饮食营养影响

1.营养失调与脑年中;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与其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脂肪摄入过多,占总热能40%的地区,脑缺血、脑梗发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盐饮食地区,脑出血发病率高。实验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过高,易发生粥样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压同时有胆固醇过低,可使动脉壁变脆弱,红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营养失调,不仅仅是主要营养素数量之间的比例失调,一定程度上质量比数量的影响更重要。如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前者能降低血胆固醇,但过多则促使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而后者能升高血胆固醇,故认为两者的比值以1:2为宜,现推荐的最佳比例为P:M:S=1:1:1。蛋白质中优质蛋白,即含硫氨基酸成分高的动物蛋白,如鱼类、家禽、瘦肉等和大豆蛋白低于总蛋白的50%以下,则易发生高血压病、脑卒中。若饮食为高钠、低钙、低钾,也易发生高血压和脑卒中。

2.影响脑卒中预后康复:因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衰竭,病程中可伴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障碍;脱水剂、激素等应用,可引起水与电解质紊乱;轻症患者进食减少,重者禁食,饮食营养摄入明显低于需要量。因此,脑卒中病人在原有营养失调的基础上,可能因摄入减少而加重,导致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热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维生素等,必然会影响脑卒中的预后和恢复。

二、饮食营养治疗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1.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一般病人饮食治疗:热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蛋白质按L 5~2.0g/kg,其中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g/d,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g。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mg/d。应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mg以内。碳水化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g以内,如使用脱水剂,或是利尿剂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g以上。进餐制度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