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治疗癫痫的中医-河南治癫第一的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特色科室
心血管科(心脏中心)是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重点专科心血管协作组组长单位和心衰协作分组组长单位、国家药监局心血管临床药物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医心病网络组长单位,设3个内科病区、 2个CCU病房、心外科病区、并有导管室、胸痛中心、中医特色治疗室、心脏康复单元、名老中医工作室、膜片钳技术实验室、高血压实验室等。拥有河南省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络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设在本科。
心血管科(心脏中心)集心内科一区、二区、三区和心胸外科于一体,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协调发展。拥有国家名老中医、省管优秀专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脏介入和外科手术高层次人才组成的专家队伍优势。开放床位 167 张。根据心脏疾病的特点,心脏病诊疗中心中西医、内、外科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高效的诊疗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风险和使患者最大限度获益,更好地为心脏病患者服务。
心血管科(心脏中心) 坚持以发展中医为主导,引进现代高尖技术。早期即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支架植入术、埋藏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食道调搏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先心导管介入封堵术等十多种心脏病现代介入治疗技术。购进双源CT、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三维电生理标测和导航系统、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呼吸机、起搏器分析仪等等先进设备。在冠脉复杂病变、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心衰同步化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心血管专科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中医药防治心衰病、胸痹、心悸、眩晕等疗效突出,慢性心衰的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取得较大突破;充分利用中医特色治疗,如有国家攻关项目治疗冠心病、心衰,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心悸宁治疗室性早搏、耳穴治疗心脏病、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冠心病、中药鼻吸疗法治疗心绞痛等16种中医特色治疗。研制了8种院内特色制剂和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开展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心脏介入疗法,将支架植入术等心脏介入治疗手段融入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和西医介入治疗迅速缓解症状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充分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介入系列方I、II、III号方,取得了良好效果。
心血管专科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优势,建立了全国首家心脏康复单元。心脏康复单元包括功能评估室、康复运动室、经络体外反搏室、心脏外治治疗室、康复教育室、辨证施膳室六部分。以往大量的心脏病患者仅注重临床药物治疗,把心脏病的恢复寄托在“静养”和“服药”上,而忽视早期的管理与康复干预,以及发病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心脏康复单元科学评估患者心脏运动能力、明确缺血阈值负荷,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外治方案(经穴体外反搏、药物外敷、耳穴、中频治疗、离子导入、平衡火罐、穴位贴敷、、沐足疗法、鼻吸疗法等)、健康教育处方和膳食食谱,中西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有机结合,为心脏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的心脏康复治疗新模式。
心血管科(心脏中心)建立了河南省首家胸痛医疗中心,开通胸痛诊疗绿色通道,按照国际标准,为胸痛相关急危症患者提供科学、规范、快捷的医疗急救。冠心病监护病房具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性强的专职监护医护队伍。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遥测心电监护、高级电除颤仪、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呼吸机等,实现了全病区、全方位、全天候监护系统。
心血管科(心脏中心)开设了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专科门诊,填补了河南省空白。肺血管专病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PAH),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引进了美国连续心排量监测系统VigilanceⅡ,能够监测右心功能指标。并提供肺血管药物介入治疗、康复、咨询服务。双心专病门诊达到了心脏和心理并治的良好效果。
心外科相继开展各类复杂先心手术、开展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开展先天性瓣膜病、退行性瓣膜的瓣膜成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在省内首创微创小切口冠脉搭桥、单纯性冠脉搭桥等手术治疗冠心病取得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开展先心脏矫治术、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心外科手术。
心血管科(心脏中心)与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存在长期的交流与协作关系,作为心血管协作组组长,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协作,诊疗规范的制定和推广以及继续教育项目任务。聘任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王乐信教授、德国圣.伊丽莎白医院christian Michael Wende教授等为座客教授。每年举办的全国性大型黄河心脏病论坛,对于促进学科学术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办了“中华心脏病网”网站,建立了本专业信息库,通过构建学术、技术交流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推广和科学研究,促进专科学术进步和临床技术提高。
心血管科以学科、专科、研究所建设相结合、科研和临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临床、科研、人才等建设为载体,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创新队伍,构筑研究基地,促进学术发展,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重点发展中医药防治心衰(心力衰竭)、心悸(心律失常)、胸痹(冠心病)、眩晕(高血压病)四个研究方向。整理了几代心病学科老专家的学术经验进行疏理总结,从病名规范、证治规律、诊疗标准、治疗方案、治则治法、方药、新药研制全方位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以心病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心系疾病临床疗效、促进学术发展为最终目的;开展了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衰治疗方案研究;研制开发了治疗心衰的六类新药“参附益心颗粒”,进行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心悸宁胶囊的研制与开发研究,并依托医院中心实验室建立了膜片钳实验室,使我院在该领域处于国内中医心血管界领先水平;开展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律及标准建立的研究等;积极引进和探索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总结心系疾病诊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在疾病特色中医技术方面、新的诊疗方法和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有创新性成果。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部省级项目23项,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开发了新药2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项。形成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高、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较大的国家重点优势学科(专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创建于70年代,经过几代学术带头人的不懈努力,是河南省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诊疗中心,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地建设单位;是卫生部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协作分组组长单位,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单位,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呼吸三级科研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美国BUXCO研究系统全球示范试验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肺病团队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团队。全科人员不懈努力、励精图治,使科室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使得学科、专科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肺病科病房(肺病一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区)、呼吸病研究室、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室、中医特色治疗室(2个)、肺康复治疗室、中药呼吸药理实验室、肺病科门诊(3个)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呼吸疾病诊疗中心。科室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如李素云、周庆伟等,同时还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共80人,形成老中青三代合理的人才梯队,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列。
肺病科拥有省管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1人,呼吸临床医学专业博士9名,呼吸病学硕士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有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水平一流的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中医治疗师1名。临床治疗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主要手段,以中医特色疗法为特色,在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急危重症方面特色突出,疗效显著。主要研究领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炎、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综合治疗,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呼吸衰竭抢救、肺栓塞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抢救、各种原因所致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肺部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肺病科开展的特色疗法:益肺灸法、调肺拔罐疗法、舒肺贴穴位贴敷技术、脐灸、穴位埋线、中药离子导入、刮痧、穴位按摩、耳穴埋豆、放血疗法等。
肺病科以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风温肺热病(肺炎)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共获得30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得10余项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肺病科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呼吸药理三级科研实验室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并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组长单位及优势病种眩晕协作分组组长单位,河南省中医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同时,是河南省重点专科、河南省中医名科、河南省中医脑病专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眩晕病专业主任委员单位、郑州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主任委员单位。是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博士、硕士和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
脑病科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下设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卒中单元及神经内科、脑外科、介入、康复等科室。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4人、享受特殊津贴1人、国家二级教授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首届河南省名中医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博士后2人、医学博士7人、医学硕士24人。现设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研究室1个,河南中医学院中风病研究所、眩晕病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研究所及痿证研究所各1个。设脑病一、二、三、四和脑病介入等5个病区,开设床位217张,设立中风、眩晕、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痫、痴呆、失眠等专科门诊10个。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收治病人5000余人次。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脑病诊疗中心及学术研究中心。
脑病科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多年来,注重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运用双源CT、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神经电生理仪、吞咽言语诊疗仪等先进设备,有效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在治疗中,注重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脑血管病、眩晕、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癫痫、痴呆、失眠等疾病,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开发研制出适用于各类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的中药特色制剂十多种,尤其是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中风七虫益髓胶囊、通脉舒络胶囊、通络解语丸、复智胶囊、中风龟羚熄风胶囊在临床具有显著疗效。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方面的采用中药内服、膏药外用、针灸推拿、功能训练中医综合手段治疗收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独具特色的治疗手段,先进的医疗设备,为脑病科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持参加国家973、863、重大新药创制、自然基金、十一五、行业专项及省部级创新人才、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 儿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儿科硕士点及国内第一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之一,河南省中医儿科协作组组长单位,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病种小儿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功能性便秘、多发性抽动症协作组组长单位、小儿脑瘫协作组副组长单位。
儿科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生5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名,博导1名,硕导11名,博士10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专家1名,全国名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4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12名,国家中管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6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5名,省“112”人才临床专家3名。
儿科拥有全国中医儿科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临床开设病床315张,分五个病区,其中儿科一区以小儿肾脏疾病诊疗为主、儿科二区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为主,儿科三区以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为主,儿科PICU以急危重症及新生儿为主,儿科五区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并设有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小儿外治中心及儿科门、急诊,年门诊量3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7000余人次。儿科急诊24小时由高年资医师应诊,能够进行儿科危重、急症的抢救处理及常见病证的诊治。
癫痫病是否可以治愈?治愈标准如何?
一、一般药物治疗: 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 ①大发作选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钠 0.6-1.2/d,卡马西平 600-1200mg/d等。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苯妥英钠 0.2-0.6/d,卡马西平0.2-1.2/d。 ③失神发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 mg/d。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安定 10-20mg/次静注。 2.药物剂量从常用量低限开始,逐渐增至发作控制理想而又无严重毒副作用为宜。 3.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特性及发作特点而定。 4.一般不随意更换或间断,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脑电图正常,方可逐渐减量停药。 5.应定期药物浓度监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二、在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渡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 一般将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 但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抗癫痫药。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一线抗癫痫药。新的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较新的是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三、对于明确病因的癫痫,除有效控制发作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四、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可行立体定向术破坏脑内与癫痫发作的有关区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或慢性小脑刺激术。 五、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 1.积极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 小儿 0.25-1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抽搐停止。随后将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时10-20mg速度静脉滴注,连续10-20小时,日总量不超过120mg。 ②异戊巴比妥钠 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缓慢静脉注射至发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变化。发作控制后应继续鼻饲或口服抗癫痫药物。 2.处理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利尿脱水减轻脑水肿,纠正酸中毒等。 六、中医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奇、水沟、后溪。 配穴:百会、陶道、鸠尾、内关、神门、丰隆、筋缩、太冲。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情酌取配穴2~3穴,大椎穴以26号针,上斜30度角进针1.5寸左右,当病人有触电感,即退出几分留针。腰奇亦须深刺、重刺(针深1.0~1.2寸)。主穴留针15分钟,配穴一般不留针。大椎、腰奇去针后可加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显效:针刺后半年以上未发作或发作明显减少(减少7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有效:针刺后发作减少(减少2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缩短;3、无效: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或一度好转,后又恢复至治疗前状态。 以上法治疗149例。总有效率65%~88.9%[6,7]。 口服中药 (一)中药药方较多。其中以礞石滚痰散最为有名,效果较佳。 配伍:青礞石、海浮石、沉香、人参等 服用方法:口服。 疗效:适合治疗外伤、脑伤、脑膜炎及儿童癫痫,局限性为对开颅手术引发的癫痫效果不佳。 评价:治疗176例各类癫痫,其中康复151例,康复标准为停药后3年未发作。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间使、外关;2、神门、后溪。 配穴:分2组,与上对应。1、鸠尾、百会、章门、本神、大陵;2、鱼际、阳溪、三阴交、足三里、丰隆。 (二)治法 药液:0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溶液、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任取一种。 每次选一组穴(主穴均取,配穴取1~2穴)。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或出现感传后,推入药液。普鲁卡因每穴注入5毫升(间使、足三里须10毫升),维生素B1每穴0.3~0.5毫升。每日一组,交替轮用,10次1疗程。 (三)疗效评价 治疗145例,有效率为82.1%[8]。 头针 (一)取穴 主穴: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病灶相应区、癫痫区。 配穴:情感区、感觉区、胸腔区、枕上正中线。 病灶相应区位置:须依照脑电图表现,确定其病灶部位,在相应的头皮区域取穴,主额、顶、枕、颞等区。 情感区位置:在运动区前,距该区4.5厘米的平行线上。 癫痫区位置:风池向内1寸再向上1寸,在斜方肌尽头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只取一区,根据症状(如精神运动性癫痫加情感区,肢体感觉异常加感觉区等)或疗效情况酌配配穴1~2穴。以26号或28号毫针,进针达到所需深度(长度),快速大幅度捻转1分钟,频率200次/分钟以上,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以同法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密波脉冲频率50~240次/分钟,输出量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时间15~120分钟。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228例,有效率在67.71~100%之间。其中98例曾作1~6年随访,结果显效65例(66.3%),有效23例(23.5%),总有效率89.8%[9~12,16]。 拔罐 (一)取穴 主穴:会阳、长强。 (二)治法 先将被褥分层叠成斜梯形,嘱患者伏卧其上,头胸部降低,臀部垫高,并使两股略分开,暴露 会阳及长强。先在该穴区进行严密消毒。术者一手之中指置患者督脉上,食指与无名指置于两侧之膀胱经,自大椎与大杼穴至长强与白环俞穴处,从上而下推按三遍。然后取三棱针对准会阳(双侧)、长强,迅速点刺,深约0.3厘米。立即用抽气罐吸拔。留罐3分钟后起罐。接着再重复上法推按、拔罐。如此反覆进行3~5遍。吸拔物为血液和淡**粘液,一般开始时其量较多,拔2~3次后逐渐减少,以粘液出尽为止。每周治疗二次,癫痫发作频繁者,可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若作巩固治疗,可每周一次,不计疗程。治疗前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可嘱其逐渐减量。 芒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腰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腰阳关。 配穴:额三针、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体虚加是三里,关元,失眠加神门、三阳交;痰多加丰隆、膻中。 (二)治法 主穴及配穴之额三针一般均选,余穴据症而加。背穴用0.6~1.5尺芒针进行透刺。额三针取双侧眉冲沿膀胱经透刺2针,以此连线的等边三角形另一顶点处沿督脉经透刺,余穴按常规刺法。针刺得气后,背部穴位以中等频率捻转1分钟,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按证候用补法或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如每周发作>3次者,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70例,结果治愈19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9%[17]。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俞。 (二)治法 敷药制备:活斑蝥捣碎备用,白矾和麝香另研备用。 先在选好穴位消毒后,用消毒瓷片划破所选穴位皮肤,轻微出血,在出血处拔火罐,约1~2个小时。取下火罐,将斑蝥、白矾和麝香自下而上依次敷于出血处,最后用风湿膏固定,保留3天,每周贴药1次,每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2例,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18]。 有些研究显示,在某些罕见的病例中,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D促使癫痫发作。维生素B6存在于肉、全谷类和豆类中;维生素D则存在于多油鱼和一些动物制品,尤其是乳酪和添加营养素的牛奶。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某些矿物质对部分患者也有帮助: 1. 镁,大量存在于全麦面粉、小米、无花果、肉、鱼、坚果和豆类中. 2. 锌,存在于肉、家畜内脏、麦芽、坚果、蟹、牡蛎和小扁豆中. 3. 钙,主要存在于牛奶和乳制品中. 这几种矿物质均可帮助某些人预防惊厥。 根据初步的证据显示,先天性的癫痫病可能与母亲妊娠时饮食中缺乏锰有关,但这一说法仍引起很多争论。锰的主要来源有米饭、全麦面包、麦芽、荞麦、利马豆、坚果、麦仙翁、沙丁鱼、黑莓、无花果和凤梨。 在少数病例中,营养不足和血糖偏低与癫痫发作有关。因此,患者应定时进食,并注意均衡营养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另外,也有些非传统医师认为,混合色拉和生的水果可减低发病的次数和程度。易得此病的人过量喝酒会加速发病。月见草油也可引致某些人发病,最好避免使用。 对于难治性癫痫,有时应用阿特金斯饮食法进行治疗,约有一半的患者有效。阿特金斯饮食法,即严格进行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膳食。但是,生酮膳食为何可以控制癫痫症状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迷。 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 Kelvin Yamada 等在啮齿动物的实验中发现,在鼻内滴入瘦素可以延迟抽搐症状的发生。瘦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进食和能量代谢的激素。从该项研究提示,通过研究瘦素触发的信息传递机制可望解开生酮膳食可治疗癫痫之迷。 在该项研究中,当向实验鼠大脑中注射一种名为4AP的化学物质以触发病灶性癫痫时一并注入瘦素,抽搐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可减低。在实验鼠中,从鼻腔中滴入的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延迟化学触发的一般性抽搐的发生。而另外的实验则提示,瘦素可能通过与 JAK2/PI3K 信息通道的相互作用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郑州安信中医院的特色疗法
我国当代四大“药王”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批中医药学教授和首批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其学术特点是不拘一家之言,兼取各家之长,外感法仲景,内伤效东垣,热病尊河间,杂病用丹溪、学有渊源,又自成体系,独创一家之风,其创立的治癫痫新理论“本虚标实”论,及几十年临床经验所总结的验方,用于临床每创奇效,使顽症癫痫的治愈率达世界领先水平,且疗程短,无任何毒付作用,为无数无望的家庭带来福音。他创立的“平衡阴阳愈失眠”之说,开创了失眠治疗的新篇章,打破了治失眠单纯镇静之说,用阴阳平衡之理论,调治人体失眠之根本,携弟子把他几十年的经验,治疗顽固性失眠、头痛,一般3天见效,有效调整睡眠节律,变强迫睡眠为自然睡眠。 被誉为失眠患者的救星。
杨教授一生富有挑战性,善治疑难杂症,以方子“奇”、“特”、“独”而著称,无数效方被学生使用,屡获神效。他曾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中医》编委副主任,仲景学术研讨会理事顾问等头衔。其著作《新编中药学》曾获省科技成果金奖,其 主编的《药性赋新编》被无数初入医门者奉若经典,其事迹更是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台等媒体多次报道。” 著名中医脑病专家副主任医师,师承当代四大“药王”之一的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国家首批研究生导师杨毓书,深得其真传绝学,主攻中医药治疗顽固性癫痫,精神病,失眠 、头痛等神经内科杂症,与“当代药王”同创治疗癫痫病新理论“本虚标实”论,打破治疗失眠者老框框,治疗顽固性失眠,首倡“平衡阴阳愈失眠”学说,并把传统中医药精华同现代高科技的生物制药技术有机结合,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愈后不复发,脑电图恢复正常之功效,深受国内外患者好评。 朱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研制成功的治疗失眠、头痛、精神障碍,已成功的治愈数万例长期被失眠、头痛、精神障碍困扰的患者,该系列药具有药到病除,无依赖、不复发,服用方便之特点,填补了中药治失眠在国际上起效快,疗效稳定之空白,深得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人员的赞许。
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时,她倡导活血化瘀,舒肝理气,调理情绪,调节内分泌之法,已使数万例被更年期困扰的人们走出阴影,重焕生命活力,也被患者誉为“华佗再世”。 主任医师,教授。1958年出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为杨氏普济堂的第四代传人。198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临床长于内科杂症。尤擅长癫痫、失眠、肿瘤、咽炎、结石等。主持参与“治疗心脾两虚型癫痫的临床观察”“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等科研课题,取得5项省部的科技成果。
主任医师
1966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从医4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学术特点鲜明、富于创新
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如羊角风、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头痛、胃肠功能絮乱等
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市科研成果5项
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医世家
从事中医中药临床30余年
毕业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毕业后在机械部工业总公司医院,从事内、妇、儿科(大内科)
主治特长:骨科、内科、妇科、肿瘤、癔病等疑难杂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