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壳有药用价值吗-蝉壳能治疗癫痫吗
蝉脱皮后的壳是药材吗?
蝉蜕
[解释]1.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
2.比喻解脱。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气味: 咸、甘、寒、无毒。
备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蝉蜕
(《药性论》)
异名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临证指南》),催米虫壳(《贵州民间方药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东中药》),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中药志》)。
药材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药理作用①抗惊厥作用
蝉蜕散、五虎追风散(蝉蜕、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蚕、全蝎)对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不论在与破伤风毒素注射同时给予,或者在全身性破伤风症状发作后给予,都能使发病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不能使它们免于亡。蝉蜕流浸膏、蜂蜕煎剂对注射破伤风毒素小鼠的亡时间略有推迟的效果。蝉蜕及五虎追风散煎剂能对抗小白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尚能对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亡。
②镇静作用
蝉蜕和五虎追风散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动,与环己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同时能引起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降低、翻正反射迟钝等全身反应。
③蝉蜕煎剂能阻断猫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传导作用,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碱降压反应则无影响。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纲目》:"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咸甘,寒,无毒。"
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
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
归经入肺、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选方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另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⑾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⑿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⒀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⒁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⒂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⒃治聤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⒄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⒅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⒆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⒇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破伤风
取蝉蜕去头、足,焙干研细。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钱,用黄酒2两冲服。小儿酌减。同时配合针灸,给、抗菌素等,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在服药后24~48小时,往往全身出汗,颇面潮红,继则全身出现散在性小皮疹,体温升高,若白细胞总数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但须注意补给水分。在阵发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减量,待病人张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续性痉挛状态消失时即可停药。临床治疗29例,仅1例亡。
②治疗慢性荨麻疹
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1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3钱,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有效病例服药2~3天后即见症状改善;皮损逐渐消退;服药5~7天症状和皮损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继续服药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③治疗化脓性冲耳炎
取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1分,轻粉8分,调匀备用,患耳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适量蝉退粉,每日1次、如发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即停用。治疗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断治疗,效果不明。
蝉蜕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
本病也称巨大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形成的局限性水肿,大部分是过敏所致,蚊虫叮咬后的过敏导致的水肿也是其中一类,多发于黏膜与皮肤交界处的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阴囊包皮等处.水肿处皮肤紧张,发亮,境界不清,包皮淡红或苍白.因水肿而有坠胀麻痒等不适,笔者采用蝉蜕为主之内服剂,往往较抗组胺制剂疗效理想,内服外洗合用,见效更速,不能内服单味煎水湿敷即能取效.
附方: 蝉蜕15克 柴胡10克 防风10克 车前子10克 黄柏6克 六一散10克 水煎服.
蝉蜕有止咳作用
蝉蜕能止咳嗽,特别是喉痒之咳,有迅速止咳痒而愈咳嗽的作用.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用之,凡咳时有喉痒状,以蝉蜕10克,单味煎汤服甚效.
蝉蜕用于咳喘
本品质轻味薄归肺经,可清热散风,开宣肺气,肺气得宣,则气道通畅,痰湿得化,逆气得降,从而达到平喘止咳化痰之目的.临床配用于平喘止咳化痰方中,可提高疗效.
蝉蜕用于耳鸣 耳聋
附方 : 蝉蜕15克. 菊花15克 .白蒺藜15克 .葛根10克 .赤勺10克 .丹皮10克 .沙参15克 .枝子10克 水煎服
方中蝉蜕清散肝经风热,通利耳窍,聪耳平鸣,菊花 蒺藜 枝子助蝉蜕清热散风,葛根升发清阳,赤勺丹皮凉血散血通络,沙参养阴清热.临床随症加减,均获良效.
蝉蜕治鞘膜积液
症属肝经郁滞,水湿停积,发为水疝.药用蝉蜕30克水煎局部热敷,日3-4次,次日愈半,再日消失.<纲目>云 蝉蜕可治"阴肿"
蝉蜕治小儿夜啼
婴儿夜啼.烦闹而无器质性或感染性疾病者,用蝉蜕15-20克,水煎加糖,睡前喂服,即可安然入眠.
名家论述①《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②张寿颐:"蝉蜕,主小儿惊痫,盖幼科惊痫,内热为多,即《素问》之所谓血与气并,交走于上,则为薄厥,治以寒凉,降其气火,使不上冲,此所以能治癫痫之真义也,甄权谓蝉蜕治小儿壮热,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儿之痘疮,实热为多,寒能胜热,是以主之。濒湖又谓治痘疹作痒,则实热有余者宜之,如其气虚作痒,勿混用。"
蝉及蝉蜕过程
“知了”、一种昆虫。学名蝉,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蜕下的壳可以做药材。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五六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 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
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作“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 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比丛林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 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援。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 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 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 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 无法飞行。
蝉蜕是蝉出土后的最后一次蜕皮。蝉蜕是中药。
蝉为什么要蝉蜕?
蝉蜕
[解释]1.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
2.比喻解脱。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气味: 咸、甘、寒、无毒。
备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蝉蜕
(《药性论》)
异名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临证指南》),催米虫壳(《贵州民间方药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东中药》),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中药志》)。
药材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药理作用①抗惊厥作用
蝉蜕散、五虎追风散(蝉蜕、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蚕、全蝎)对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不论在与破伤风毒素注射同时给予,或者在全身性破伤风症状发作后给予,都能使发病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不能使它们免于亡。蝉蜕流浸膏、蜂蜕煎剂对注射破伤风毒素小鼠的亡时间略有推迟的效果。蝉蜕及五虎追风散煎剂能对抗小白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尚能对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亡。
②镇静作用
蝉蜕和五虎追风散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动,与环己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同时能引起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降低、翻正反射迟钝等全身反应。
③蝉蜕煎剂能阻断猫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传导作用,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碱降压反应则无影响。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纲目》:"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咸甘,寒,无毒。"
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
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
归经入肺、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选方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另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⑾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⑿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⒀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⒁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⒂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⒃治聤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⒄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⒅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⒆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⒇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破伤风
取蝉蜕去头、足,焙干研细。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钱,用黄酒2两冲服。小儿酌减。同时配合针灸,给、抗菌素等,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在服药后 24~48小时,往往全身出汗,颇面潮红,继则全身出现散在性小皮疹,体温升高,若白细胞总数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但须注意补给水分。在阵发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减量,待病人张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续性痉挛状态消失时即可停药。临床治疗29例,仅1例亡。
②治疗慢性荨麻疹
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1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3钱,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有效病例服药2~3天后即见症状改善;皮损逐渐消退;服药5~7天症状和皮损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继续服药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③治疗化脓性冲耳炎
取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1分,轻粉8分,调匀备用,患耳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适量蝉退粉,每日1次、如发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即停用。治疗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断治疗,效果不明。
名家论述①《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②张寿颐:"蝉蜕,主小儿惊痫,盖幼科惊痫,内热为多,即《素问》之所谓血与气并,交走于上,则为薄厥,治以寒凉,降其气火,使不上冲,此所以能治癫痫之真义也,甄权谓蝉蜕治小儿壮热,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儿之痘疮,实热为多,寒能胜热,是以主之。濒湖又谓治痘疹作痒,则实热有余者宜之,如其气虚作痒,勿混用。"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2)
……
本品水煎剂麻醉犬静注后血压可明显降低30%—40%,持续3—4小时以上。钩藤总碱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呈现降低-上升-再降低之三相变化。
本品水煎剂灌胃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陛高血压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第8周起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
本品的降压功效与煎煮时间有关,久煎则降压作用减弱,以煎20分钟为宜,证实了钩藤后下的传统的合理性。
本品与牛膝同用有明显的降压协同作用。证实了中医认为牛膝引药下行,引肝火下降的观点。
本品降压的机制是多方面的:①钩藤可抑制高血压大鼠纹状体、视丘、海马区域内的钙通道而发挥降压作用;②钩藤吲哚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③二氢柯南因可选择地阻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毛钩藤碱能抑制几种兴奋剂所致的血管收缩;④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心脏的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对血压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心脏。
(1)对心律的作用:本品可减慢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节律,抑制心房的收缩力,并且不被阿托品所阻断。 可非竞争性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正性变时作用,其负性变时和变力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膜钙转运有关。
(2)抗心律失常:钩藤总碱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化钙诱发的室颤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抗聚抗栓作用。
钩藤碱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和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解聚作用,并且比阿司匹林略强,与天麻合用抑制聚集的作用增强。钩藤碱还能明显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这些可能都是钩藤防止血栓形成的积极因素。
毒性作用。
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数致量:钩藤煎剂为29.0±0.8克/公斤:钩藤总碱为144.2±3.1毫克/公斤:钩藤碱为162.3毫克/公斤:总碱口服为514.6±29.1毫克/公斤。在亚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钩藤煎剂灌胃2次,每次5克/公斤(比治疗量大2.5倍),连服10天,无中毒症状。钩藤碱50毫克/公斤连续给14天、不引起大鼠内脏的病理改变,剂量加倍,虽肝脏有轻度炎症变化,停药后即恢复正常;对饮食、体重及外观行为均无影响。
其他。
(1)平喘:钩藤总碱可抑制组胺所致的哮喘,并可防止其窒息亡。
(2)解痉:钩藤水煎剂对组胺所致的痉挛有解痉作用。钩藤碱对兔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
(3)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4)硬毛帽柱木碱对盆神经电刺激而引起的膀胱痉挛性收缩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三)钩藤的性味归经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蜀本草》:"味苦。"
归经 入肝、心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
②《本草经疏》:"手少阴、足厥阴经。"
钩藤配伍应用
配天麻:钩藤清热熄风。天麻熄风祛痰、平肝止痉、稍兼温燥。二药合用,钩藤之清能减天麻之燥,平肝熄风、两无弊害。既治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
配薄荷: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钩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钩藤入煎荆宜后下,不可久煎。
配牛膝:钩藤甘寒、质轻味薄,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并能降压。牛夕苦酸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引血下行以降压。两药配用,…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脬熄风。可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膝软乏力。
配全蝎:钩藤清肝泄热雨平肝阳,熄风镇痉,治肌肉跳动,手足抽搐。全蝎熄风止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能弓}各种风药直达瘸所。对于频频抽动,手足震颤、止痛作用均强。二药合用,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证。
配菊花: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熄风镇痉。菊花长于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二药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
配紫草:钩藤质轻味薄、有透发清热之力。紫草甘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两药合用、透疹之力较强。用于疹出不畅。《本草正义》:“濒潮又谓其发斑疹,则本于钱仲阳之紫草散、方用钩藤子、紫草茸等分末、温酒调服。按仲阳之所发斑,即是痘疮及瘄子,非今人时病中之能谓发斑。钩藤轻能透发,清能解热,而佐以紫草凉血活血,助其流动,又以酒辅之,能发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稳妥之法”。
钩藤附方
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钩藤散)
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普济方》钩藤饮子)
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靠》钩藤汤)
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钩藤汤)
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治面神经麻痹: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水煎服。(《胎产心法)钩藤汤)
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钩藤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关节痛风:钩藤根半斤,加烧酒适量,浸一天后,分三天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半身不遂:钩藤根四两,五加根皮、枫荷梨根各二两。水煎去渣,同老鸭一只炖服。
治精神分裂症(癫痫):钩藤根一两,石菖蒲根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小儿高热:钩藤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治妊娠水肿:钩藤根一两五钱。水煎去渣,同鸡一只炖服。
治跌打损伤:钩藤根三两,水煎服,白酒为引;药渣捣烂外敷。
钩藤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5—9克;或入散剂。
注意
《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钩藤茶
钩藤茶之用,重在息风静火。正如《本草纲目》所说:“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材料:罗布麻90—180克,钩藤90—180克,红枣。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和中。
主治:
(1)肝风内动或风热上扰的眩晕头痛。
(2)惊痫抽搐。
(3)高血压,失眠。
(4)预防感冒。
附:对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耳鸣等均有明显的疗效。它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性味温和的保健饮料。
制法:
取罗布麻与钩藤研成粗末。每取20克,加红枣10枚(去核),置保温瓶中,冲入开水,闷泡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
阳虚者慎用。
钩藤蜜茶
材料:
蜂蜜15公克,钩藤15公克,绿茶茶叶1公克,水600㏄。
做法:
(1)钩藤洗净沥干水份备用。
(2)取一陶锅,将作法1的钩藤放入锅中,加入水600㏄煮约8分钟。
(3)将作法2的汤汁过滤至碗中,加入蜂蜜与绿茶茶叶,待茶叶泡展开后即可饮用。
天麻钩藤茶
材料:
天麻5克,钩藤6克,绿茶10克。
做法:
将天麻、钩藤洗净,加水适量煎煮2次,去渣;以其汁液冲泡绿茶盖严浸泡5-10分钟即可。
钩藤掺假的识别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的茎枝。具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头痛眩晕等症,是一味较常用中药。古人认为,“用钩,取其力锐尔”,“去梗纯用嫩钩,功力十倍”。
据了解,现在钩藤的质量令人担忧,有些质量达不到药典规定。掺假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掺有太多的非药用部位。掺假严重者,非药用部位可占2/3。具体体现在:一是掺有不带钩的茎枝;二是带钩的茎枝过长,有的长度可达5—6厘米甚至更长。药典规定带钩的茎枝长度应为2—3厘米。非药用部位过多会使钩藤的质量大打折扣,应引起重视。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7022 字) 展开全部内容龙齿的炮制方法
1.龙齿:刷净泥土,打碎。
2.煅龙齿:取刷净的龙齿,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入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用时碾碎。或火煅两淬,研末,水飞过,晒干。
3.《纲目》:修治同龙骨,或云以酥炙。
4.盐淬龙齿:取净龙齿,置适宜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红透,取出,立即喷洒食盐水,冷后研碎。每净龙齿100kg,用食盐12.5kg。 性状鉴别 (1)龙齿 呈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完整者可分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较细或稍弯曲;长约7cm,直径0.8-3.5cm,先端断面常中空。臼齿呈圆柱形或方柱形,略弯曲,一端较细,长2-20cm,直径1-9cm,有深浅不同的沟棱。表面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习称青龙齿;为白色或黄白色者,习称白龙齿。具棕**条纹及斑点,有的表面呈有光泽的珐琅质(年限浅)。质坚硬,断面常分为两层,层间有空隙,有时间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湿力。无臭,无味。以体完整、吸水力强者为佳。(2)龙齿墩(俗称牙床) 为不规则方形,长约7cm。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龙齿脱落处有明显痕迹。质坚硬,断面粗糙,亦有吸湿力。以吸湿力强者为佳,但比龙齿质次。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齿化石表皮部位粒度极细;中正突起。干涉色Ⅰ级灰。内部粒径近0.02mm,一轴晶;负光性。个别样品的表层部位可见到磷灰石纤维状微晶,亦为无色透明;其光性特征与内部磷灰石晶粒一致、光性方位或不相平行,为再结晶产物。纤晶与晶粒间分布少量碳酸矿物(方解石)。 1、龙齿用于惊痫癫狂,心悸烦热,失眠多梦。
2、龙齿功擅镇心安神,治疗因惊成痫,癫狂澹语,可配铁粉、凝水石、茯神等,如《圣济总录》龙齿丸;
3、恍惚多忘,癫痫狂乱,属气血不足者,可配人参、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补气养血以安神,如《世医得效方》归神丹;
4、心气不足,以致心悸怔忡,梦寐不宁者,宜配入人参、菖蒲、朱砂等养心安神药中用之,如《张氏医通》远志丸;
5、若伤寒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者,可与水牛角、牛黄同用;
6、若惊痫兼痰实壮热者,可与大黄、枳壳、朴消等导热化痰之品同用,如《圣济总录》龙齿汤。
7、现代常用本品合麦冬、地黄、枣仁等冶疗神经衰弱之失眠惊悸、梦遗等证。
8、治小儿天钓,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嗔怒,龙齿可配钩藤、蝉蜕、朱砂等,如《圣惠方》龙齿散;
9、龙齿与白芍、大黄等同用,可用于小儿惊啼,烦热,夜卧不安,如《证治准绳》龙齿散。
10、《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 1、治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龙齿为末。调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龙齿散)
2、治因惊成痫,狂言妄语:龙齿(研)、铁粉(研)、凝水石(研)各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上四味,捣研罗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圣济总录》龙齿丸)
3、治小儿天钓,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龙齿半两(细研),钩藤、白茯苓各半两,蝉壳二七枚(微炒),黄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铁粉一分(细研),朱砂一分(细研),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圣惠方》龙齿散)
4、治鬼黄,病人汗不出,渐加困重,啜气心胀,唇黑,遍身黄,妄见异物:龙齿、麦门冬(去心,焙)、人参各一两,远志(去心)三分,甘草(炙,锉)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鬼黄,宜烙中脘穴,更灸二七壮,次烙背心及灸上囟一七壮,又烙心俞、肝俞、肾俞。(《圣济总录》龙齿汤)
5、治小儿百日以来,痰实壮热兼惊:龙齿、大黄(锉,炒)各一分,枳壳(大者)一枚(去瓤,麸炒黄),朴消、甘草(炙,锉)各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二次。(《圣济总录》龙齿汤)
6、治伤寒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龙齿一两,前胡(去芦头)一两,犀角屑半两,牛黄(别研)半分,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为细散,入牛黄同研均匀。每服二钱,以竹沥调下,不拘时候温服。(《圣惠方》龙齿散)
7、治小儿惊悸夜啼:龙齿、茯苓、白附子(炮)、蝉蜕、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临卧薄荷汤下。(《朱氏集验方》龙齿散)
8、治牙齿根宣露挺出,烂肉,黑血不止,疼痛摇动,臭气,欲脱落:龙齿、黄矾、白石脂各二两,桂心一分,芎藭半两,皂荚刺一两(锉,微炒)上为末,不津器中盛之。每食后,用少许贴之。有津勿咽。(《圣惠方》龙齿散) 饮片名:龙齿
饮片性状:呈青灰色或暗棕色(青龙齿)或黄白色(白龙齿)不规则碎块状。具棕**条纹及斑点,间有珐琅质存在,具光泽,质疏松,无光泽,粘舌性强。气微,味淡。
炮制作用: 生用用于镇惊安神,除烦解热。
饮片名:煅龙齿
饮片性状:呈灰白色或白色,质疏松,无光泽,粘舌性强。
炮制作用:煅后降低了药的寒性,缓和了解热镇静的功效,增强了收敛固涩的作用,可用于失眠多梦,有较强的安神之功,也便于粉碎。 组成: 龙齿9克、石菖蒲6克。
功效: 癫痫、癫狂、心神不宁、劳神过度、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心悸等
制法: 每日一剂,装入纱布袋中放入暖瓶中,冲入600亳升开水,当茶渴即可。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烧者不宜饮用。 1、《本经》: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
2、《别录》:小儿惊痫,身热不可近,大人骨间寒热。
3、《药性论》:镇心,安魂魄。
4、《日华子本草》:治烦闷,癫痫,热狂。
蝉蜕的重量
不清楚!!!!
蝉蜕
[解释]1.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
2.比喻解脱。
[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采制] 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名称: 蝉蜕
释名: 蝉壳、枯蝉、腹、金牛儿。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1、小儿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2、小儿天吊(头目卯视,痰塞内热)。用金牛儿(即蝉蜕)在浆水中煮一天,晒干,研为末。每服二、三分,冷水调下。
3、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4、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用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5、皮肤风痒。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6、痘后目翳。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7、耳出脓。用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共研为末,棉裹塞耳中,追出恶物,即效。
8、小儿阴肿(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用蝉蜕半两,煎水洗,同时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9、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10、疔疮毒肿。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备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蝉蜕
(《药性论》)
异名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临证指南》),催米虫壳(《贵州民间方药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东中药》),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中药志》)。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动物形态详"蚱蝉"条。
采集夏、秋采集,除净泥土,晒干。
药材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药理作用①抗惊厥作用
蝉蜕散、五虎追风散(蝉蜕、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蚕、全蝎)对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不论在与破伤风毒素注射同时给予,或者在全身性破伤风症状发作后给予,都能使发病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不能使它们免于亡。蝉蜕流浸膏、蜂蜕煎剂对注射破伤风毒素小鼠的亡时间略有推迟的效果。蝉蜕及五虎追风散煎剂能对抗小白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尚能对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亡。
②镇静作用
蝉蜕和五虎追风散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动,与环己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同时能引起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降低、翻正反射迟钝等全身反应。
③蝉蜕煎剂能阻断猫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传导作用,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碱降压反应则无影响。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纲目》:"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咸甘,寒,无毒。"
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
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
归经入肺、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选方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另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⑾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⑿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⒀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⒁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⒂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⒃治聤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⒄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⒅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⒆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⒇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破伤风
取蝉蜕去头、足,焙干研细。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钱,用黄酒2两冲服。小儿酌减。同时配合针灸,给、抗菌素等,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在服药后24~48小时,往往全身出汗,颇面潮红,继则全身出现散在性小皮疹,体温升高,若白细胞总数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但须注意补给水分。在阵发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减量,待病人张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续性痉挛状态消失时即可停药。临床治疗29例,仅1例亡。
②治疗慢性荨麻疹
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1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3钱,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有效病例服药2~3天后即见症状改善;皮损逐渐消退;服药5~7天症状和皮损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继续服药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③治疗化脓性冲耳炎
取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1分,轻粉8分,调匀备用,患耳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适量蝉退粉,每日1次、如发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即停用。治疗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断治疗,效果不明。
名家论述①《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②张寿颐:"蝉蜕,主小儿惊痫,盖幼科惊痫,内热为多,即《素问》之所谓血与气并,交走于上,则为薄厥,治以寒凉,降其气火,使不上冲,此所以能治癫痫之真义也,甄权谓蝉蜕治小儿壮热,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儿之痘疮,实热为多,寒能胜热,是以主之。濒湖又谓治痘疹作痒,则实热有余者宜之,如其气虚作痒,勿混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