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日常护理

银川哪家医院治疗癫痫好-银川哪家医院看病好

脑血管病都有哪些名称?

脑血管病名称很多。如有一个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去省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脑卒中,后又到北京就诊,却又诊断为中风,但他们开的药物却大致相同,病人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都是一个病。那么,脑血管病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称呢?这是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而目前有些医生称此病为“卒中”。也是说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所以有些医生把这类病称为“卒中”。另外,这种病由于它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一些提法,尽管临床上还都常用,但都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提法,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性质。随着CT和磁共振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血管病的性质、部位、大小,通过影像技术,在短时间内即可较确切的反映出来,相信今后脑血管病的名称,也将会趋向合理与确切。

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的预防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作者: 杜红坚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病,首先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亡率。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应注意下述问题: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 2适当运动;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

2.心脏病 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脑血管是一个体系,当心脏功能减弱时,由于心脏输出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但应供给劳动所必须的营养,应做到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平衡,防止偏食;②适当运动,运动疗法只适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并应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的形成。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预防高脂血症同样重要。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①合理饮食,多吃能降低血脂的食物;②应用降血脂的药物;③作些适当的运动。

6.吸烟和酗酒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且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脑血管病发病率成正比。酗酒对脑血管肯定有害,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因此提倡禁吸烟,少饮酒。

7.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是十分必要的。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口服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8.要警惕脑血管病再发 除了控制前面的危险因素外,患者本人应努力做到:①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 ②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③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④克服不良的嗜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脑血管病急性期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

据报道,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的脑血管病人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脑出血和7 1%的脑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正常血压者的4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收缩压>150mmHg(19.4kPa)者,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张压>90mmHg(12.0kPa)者,是舒张压≤90mmHg者的19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有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根据病情选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血压低为什么也会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能导致脑血管病,已为人们所普遍掌握的常识,但对低血压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并不少见。

临床研究证明,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给血管带来损害。血压过高,脑血管充血,血管内压力显著升高,当超过血管所能耐受的程度时,就会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而血压过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扩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血流缓慢,易于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血压并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睡前还是好好的,但当次日清晨醒来时,却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和失语。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流缓慢,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发生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低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仍有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故应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如何?

所谓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时血液中含胆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如果血液检验数值超过了这一标准限值,即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也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只要真正认识了脂肪的生物特性,就不难找出答案。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成为脂蛋白。与α蛋白结合称为 α脂蛋白;与β蛋白结合在一起,称为β脂蛋白,因此,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种。前两种脂蛋白粒子小,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中浸润沉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少,能将肝脏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到肝内,起到清除动脉血管内胆固醇的作用,这样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浓度,不但不引起动脉硬化,反而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脑梗塞的易发因素。糖尿病和长期吸烟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现象。

以上现象提示人们,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胆固醇太低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高胆固醇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祸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公认,但胆固醇太低是否与脑血管病有关系,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实际上,低胆固醇也会引起脑出血。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及其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起重要作用。若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弱。加之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极易破裂出血。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造成低胆固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不良,包括长期素食、偏食,使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其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所致的恶病质以及肺结核等,使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及消耗增多。第三种情况,见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损害,脂蛋白合成显著减少,使总胆固醇降低。此外,还与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及各种感染疾病有关。

由此可见,保持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观点和措施,如贪吃或过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对低胆固醇血症应积极进行治疗。

心脏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经心电图证实,右心室肥厚的病人,发生脑梗塞者比无此病者高9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病,都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发生脑血栓形成。

据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约占40%~90%,而且容易复发,两年内复发者占30%,6年内复发者占5%。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脏壁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阻塞了较细的脑血管,也容易发生脑栓塞。

心房纤颤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大。这种病人血液瘀积于心房内,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即造成脑栓塞。而这种病人,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又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心脏缺血、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相对不足,造成脑缺氧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脑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则是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脑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滞,容易血栓形成,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心脏病易引起脑血管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10%~30%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亡的主要原因,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有人报道,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浆脂蛋白浓度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均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总之,糖尿病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癌症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癌症能引起脑血管病吗?答复是肯定的。据1970~1981年3426例癌症尸检报告,有500例脑血管病,占14%,其中255例有临床症状,占总尸检例数的7.4%,可见,癌症也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癌症所致的脑血管病以脑梗塞居多,占54.1%,脑出血次之,占45.8%。

癌症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栓塞多由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引起。腺癌,特别是肺及胃肠道的腺癌易合并心内膜炎,使心脏形成血栓性赘生物,脱落后如阻塞了脑血管就形成脑栓塞。而较大的肿瘤碎片直接进入脑动脉者比较少见。但也确实有癌栓子进入脑血管,引起的癌性脑栓塞。临床上较小的瘤栓子所致的脑栓塞,主要表现为癫痫及可逆性脑缺血性发作。

癌症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1)癌肿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粘度增高。(2)因化疗、消耗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产生感染性血管炎。在此基础上易继续血栓形成。(3)晚期癌症患者,因极度衰竭和脱水,血液粘度增高,也易引起血栓形成。

脑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转移样脑肿瘤多见,原发性脑肿瘤次之。转移性脑肿瘤主要经血源、种植及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而来。多由肺癌、胃癌及绒毛膜上皮癌等所致;而原发性脑肿瘤所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则以脑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

脑瘤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肿瘤向周围生长,浸蚀和(或)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坏。(2)肿瘤中心部位坏,或发生新生血管破裂以及瘤细胞浸润血管,使其破裂出血。(3)因肿瘤的骨髓浸润和化疗的副作用等,使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的凝血、止血功能无法进行。如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据报道,在白血病中,脑血管病(脑出血)的发生率占15 2%。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常表现为颅内血肿。其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白细胞积聚和脑实质白细胞结节有关。白细胞结节浸润血管,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血粘度增高及缺氧,也是使小血管扩张破裂,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

总之,肿瘤也可引起脑血管病。有些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前,就有脑血管病表现,所以对那些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病人,应想到有癌肿性卒中的可能。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这是许多肥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肥胖呢?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计算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公分)减去105,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65公分,他的标准体重为165-105=60公斤。

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肥胖程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5%~34%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5%~49%为中度,超过标准体重59%以上者为重度。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亡率是一般人的1.86 倍。为什么肥胖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有人研究报道,肥胖病人容易引起糖代谢失常,发生糖尿病。其机制是肥胖病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会造成饥饿感,使人的进食量增加,肥胖程度加重,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更加严重,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小动脉玻璃样变,引起高血压而导致脑血管病。

肥胖引起的另一个常见病是冠心病。由于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使心脏负担加重。而堆积在心脏表面的脂肪,又影响心脏搏动,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之血脂增高等诸因素形成冠心病。

肥胖还容易引起高血压。有资料证明,身体愈胖,愈易患高血压。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体重指数均与血压升高成正比,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血管病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肥胖的发生。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因为此类病人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有关。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在我国脑血管病要比冠心病多,占中老年人亡原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三位最常见的亡原因。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症。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总因的首位,80年代报道与癌症并列。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协作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与国内6所医学院校合作对长沙、成都、广州、哈尔滨、上海、银川等6城市80余万居民进行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的流行学调查,在抽样普查的63058人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共632人,?/td>

银川QQ群戒酒医院怎么才能找到?哪有戒酒中心?

找到自己的道路

我们并不认为喝酒的问题是一个琐屑无聊的主题,因此特别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够明确表达出我们的观点。

嗜酒问题值得我们非常认真的关注,我们并不觉得将仍在受苦中的嗜酒者作为谈笑的话题十分有趣,除非是我们纯粹从对自己保持清醒有利的角度来自我调侃一番。当某人语带挑拨地威胁要喝醉酒时,我们并不觉得有趣,这种情况就好像在玩赌的危险游戏。

虽然我们以严肃的态度看待嗜酒问题,但你也将会发现,我们经常能够以幽默和客观的方式,谈论我们过去的经历和自己本身的康复过程。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做法,当然此举并不致削弱我们想要获得并保持康复的决心。

我们大部分人皆曾濒临丧失生命的状态,我们都已经深深感受到此种痛苦的折磨,但我们也体会到一种内心雀跃不已的希望。

我们希望此书所传递给你的是鼓励多于痛苦,如果你是一名嗜酒者,你已经知道了足够多的痛苦和寂寞,我们衷心地期待你能够以清醒的头脑和稳健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高低起伏,并从中获得一些安宁和喜乐。

毫无疑问,在过清醒生活上,起初我们只是处在初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我们总会理解到更多能够对我们有所裨益的方法。当你保持清醒之时,理所当然会想到一些本书尚未登载的新观念,我们也希望如此。

我们也希望当你真的找到有关这方面问题的新想法时,愿意将其传递出来,请和大家共同分享(将来你将会记得分享的行动对你是有所帮助的)。

我们如果能够收集更多的经验,更多的嗜酒者便能够得到帮助。我们有些人在真正达到稳定的清醒之前,会大约重复再喝酒一次左右。如果你发生这种状况,请勿感到绝望,尽量记住,就好像其它疾病一样,酒瘾问题是一项极为严重的疾病类型,它影响人体健康的情形跟其它疾病一样,也可能会病情反复,但仍然是有机会康复的。

即使遭遇失败、挫折的阻碍,如果你仍然想要恢复健康,并有意愿尝试新的方法,就仍然有康复的希望。

依照我们过去的经验,我们深信你已经加入了我们成千上万会员的行列,并且正在迈向通往快乐、健康的道路。

无论你沿循我们的足迹还是以你自己的方式,无论你行走在哪一条道路上,愿你带着我们最佳的祝福继续前进。

过去的经验已显示,如果我们能够小心谨慎地遵从下列建议,可以将这一问题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1.作为一名仍在康复中的酒瘾患者,你将会不自觉地响应那种令人不舒服的感受,而去寻求化学药品的解脱,并且常有服用比平时处方更多剂量的倾向。因此,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疼痛或有不舒服的感觉时,要尽可能寻求非药物的解决方式。

2.请记住,对于滥用毒品、旧病复发,最佳的防护措施就是积极的参与A.A.的康复计划。3.A.A.会员不能扮演医师的角色。4.在药物使用问题上,应该对你自己和你的医师完全坦白诚实。

5.如有疑惑,请咨询已证实具有治疗酒瘾疾病经验的医师。6.对你所咨询的任何医师或牙医,坦白地说出关于你酒瘾方面的问题,这样的信赖将可得到尊重,而且对医生而言也最有帮助。7.如果你对处方药曾经有过副作用反应,立即通知医师。8.如果一位私人医生拒绝或未能辨别出酒瘾患者对于、神经安定剂、兴奋剂特殊的敏感性,不妨考虑更换另一位医师。

有些酒瘾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当我们意识到有再度上瘾的危险倾向时,同时我们也认知酒瘾患者对于其它疾病并没有免疫能力。

我们有些人必需应付有可能导致自杀的忧郁症;有时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躁郁症或其它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疾病。我们当中也有癫痫、心脏病、癌症、过敏、高血压以及许多其它严重的疾病。

由于许多酒瘾患者出现对于药物使用上的困难,因此有些会员采取反对立场,认为在A.A.团体当中任何人都不应当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尽管此种态度对有些人而言无疑是可以防范再度复发上瘾的问题,但对其他人却意谓着灾难的降临。A.A.会员和许多他们的医师,皆曾有过描述到抑郁症患者被其他A.A.会员告知应扔掉药丸的情况。

但其唯一的结果便是忧郁症复发及其随之而来所有的困难,有时甚至导致发生自杀。我们也听说精神分裂症患者、躁郁症、癫痫患者和其他必须接受药物治疗的人,被其他出于好意的A.A.会员劝阻服用处方药品,很不幸的是这些非专业人士的建议,往往导致这些受害人的情况恶化到跟以前一样严重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他们因此感到十分内疚,因为A.A.反对使用所有药物。如今,我们已十分清楚地知道,就好像支持或是导致任何酒瘾患者变成对药物成瘾是错误的行为一样,剥夺任何酒瘾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以缓和或控制身体疾病、情绪问题的做法也同样不正确。

舍弃陈旧的观念

在过去嗜酒期间我们从生活当中累积下来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即使在我们停止喝酒之后,却无法像变魔术一般,转瞬间就消失无踪。

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醉生梦的日子,但是酒瘾疾病依旧徘徊不去。所以我们已经发觉到,如果能够设法去除许多开始又再度萌芽发根的旧观念,将有助于我们康复的疗程。

而这些老旧的思想,也确实一再地重复发生。我们所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从过去陈旧观念的束缚中,重新获得一种放松而自由的感觉。很多我们过去思考方式的习惯及

其所形成的概念限制了我们的自主权。

当我们以全新眼光仔细检视时,原来它们只会压垮我们而一无是处。我们没必要再继续紧抓着不放,除非经过确实的检验证明有用,而且真正仍然可以发挥效果。

我们现在可以使用非常具体的标准用来衡量一个想法目前的实用和真实性。我们能够对自己说“那正是我在喝酒时经常有的想法,这种思考模式现在是否有助于我保持清醒?今天这种思想对我而言是否有益?”我们过去很多陈旧的观念——特别是那些关于酒精、喝酒、醉酒、以及酒依赖方面的想法(或是嗜酒的问题,如果你比较认同此一措辞)——对我们而言不是毫无价值,就是实际上在自我毁灭,去除掉那些想法将会是极大的解脱。

也许举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我们抛弃这些陈旧而无用的观念之益处。当我们在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对很多人而言,喝酒是一种宣誓证明,用来表示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或者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聪明老练、见过世面或者足够强大可以违抗父母和其它权威。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喝酒总是与浪漫、性、音乐、功成名就及优越感、奢华享受密不可分。如果学校有传授任何关于喝酒的事情,通常只是对于健康的危害和可能被吊销驾照等——其余的事并不多。

同时有许多人仍然相当确信任何喝酒行为完全都是不道德,直接导致犯罪、痛苦、耻辱和亡。无论我们对喝酒的感觉曾经是什么,正面或负面,通常是强烈而又情绪化远多于理性。或许我们对于喝酒的态度仅仅只是无意识的,不假思索的全盘接收他人的意见。

对于许多人而言,喝酒是社交场合中,必要而无伤大雅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方、朋友之间在特定时间内所进行的令人愉快的休闲活动。

其他人也许视喝酒为佐餐必备物品。但现在我们问自己: 如果不喝酒,是不是就实际上无法尽情享受友情或美食?我们喝酒的方式是否

有助于改善自己的社交关系? 这样是否能提高我们对食物美味的享受能力?对于想喝醉酒的想法,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其所衍生的反应甚至更加极端。不胜酒力可能被视为只是好玩或者只是丢脸。

基于各种理由,想喝醉酒的想法常令许多人都觉得反感。可是对我们有些人而言,这是一种渴望的状态,喝醉酒不仅仅只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同时我们自己也喜欢这一感觉。但是同时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由于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公然轻忽。

有些人完全无法容忍从未喝醉的人,其他人则是鄙视喝得太醉的人。就现今医疗保健所发现的结论,目前对改变这些态度所能发挥的影响力仍然相当有限。当我们第一次听到“嗜酒者”这个名词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是专门指那些年迈、衣衫褴褛、浑身颤抖或是在行乞令人讨厌的人,或是在贫民窟里喝醉酒的人。

现在对此问题有充分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全都是废话。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过去所残留的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们刚开始试着保持清醒之际,依旧萦绕在我们心中。

蒙弊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难以察觉到事情的真相。但直到最后,我们总算变得有意愿去接受,转变过去的那些观念——只是可能——部分也许有点错误,或至少不完全能够再准确的反映我们个人的亲身经验。当我们能够说服自己,以诚实的态度看待过去的经验、并仔细聆听其它不同于我们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就可以用开放的胸怀来面对一长串过去我们所未曾详细检视过的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察看科学专业的叙述:酒精不仅是美味解渴的饮料,而且也是一种能够改变意识形态的药剂。我们学习到不但可以在饮料中发现到药剂,同时也存在于食物和各种药品之中。而且现在几乎每一天,我们都可以读到或听到一些特定的药剂对于人体所造成多重的危

害(包括对于心脏、血管、胃、肺部、口腔、脑部等等)这是我们从前所未曾怀疑过的状况。药理学家以及其他的成瘾治疗专家,现在都已经认为酒精无论是使用作为饮料、兴奋剂、镇静药、补药或是安定剂,不能完全视之为安全无虞。但就每个单一个案而言,其本身并未必会直接导致身体伤害或精神恶耗。

显然大部分人都能够优雅的使用,而不致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我们发现,可将喝酒视为医学上的服用药物,酒醉就像是服药过量。滥用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各种身体健康、精神、家庭、社会、财务、工作上的问题。

我们能够开始看到酒精对有些人所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大部分只想到喝酒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也已经发觉到,任何人,只要是有发生过关于喝酒方面任何型态的麻烦,也许就是处于我们称之为“嗜酒”的状况。

此一疾病侵袭的对象不分其年龄、信仰、种族、性别、智力、背景、情绪、健康、职业、家庭状况、体质好坏、饮食习惯、社会或经济地位或其它一般的个性。问题不在于你喝多少或怎么喝、何时喝、为什么喝,而是喝酒如何影响到你的生活——当你喝酒时发生过什么事。

在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有这个疾病之前,我们必须先走出一个老旧而又令人厌倦的误区:承认我们自己已经无法控制酒量是一可耻、懦弱的表现(如果我们曾经如此)。

软弱?事实上我们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才能正视这一残酷的现实、毫无保留、没有掩饰、无需借口,同时我们不用再自欺欺人。(虽然似乎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坦白说我们很多人都幻想自己是世界冠军)在我们从酒瘾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想法而蒙上阴影。就好像其他数以百万计的人,亲眼见到一个人因为喝酒而导致亡,对于这个嗜酒者为何无法以自己的意志力停止喝酒会非常的惊讶。

这是另一个过时的观念,我们之所以会将这种想法一直铭记在心,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早年时期接触到一些典型、超强意志力的案例,或许是有过家族或邻里中的传奇人物。经过多年放荡不羁的生活后声名狼藉,但突然间改弦易辙放弃酒精、女人,到了50岁的时候,洗心革面、重新作人,从此滴酒不沾,成为举止得体、诚实正直的模范。

这种当我们准备好时也能够依样划葫芦的幼稚想法,是一项危险的错觉。我们不是其他任何人。我们就只是我们自己(我们也不是每天喝一大瓶,一直活到90岁的老祖父。)现在我们非常确定的结论是,仅凭个人本身意志力来克服酒瘾问题,其效果就像是治疗癌症一般。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已经一再重复的证实此事。

我们多数人曾经尝试独自解决,不论是希望控制酒量或是停止喝酒,但无论如何努力尝试我们就是无法得到持久的成功。即使如此,要使我们坦白承认需要帮助仍然很不容易。因为此种作法,看来似乎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没错,我们正深陷于另一种迷失当中。但是我们最后终于问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获取并运用更强大的力量,是否比自己徒然无益的孤军奋战会更有智慧,尤其是在我们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证实无法奏效之后? 如果按一下开关,就能开启灯光,我们不认为持续在黑暗中尝试摸索是明智之举。我们无法完全靠自己获得清醒。这并非我们所学习到可以保持清醒的方式。

同时充分享受清醒的生活也不是一个人独自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考虑少数几个有别于我们原本陈旧想法的观点,即使是暂时性的,我们就已经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迈入快乐、健康的新生活。

原本我们深信绝无可能会发生此事,但这种变化此时此刻正出现于我们成千上万的会员之中。

远离第一杯酒

在A.A.,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你不喝第一杯酒,就不

会醉。” 以及“一杯太多了,但是二十杯却不够。”

我们很多人在第一次喝酒时,从没想过或真的超过一两杯。但随着

清醒的生活 13

时间的过去,我们越喝越多。到了后来,我们喝得更多了,一些人开始

频繁地甚至持续醉酒。尽管醉酒的状况并不总在言行中表现出来,但到

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做到真正的清醒了。

如果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干扰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减少饮酒,或试

图把酒量控制在一到两杯,或从高度酒换成啤酒或葡萄酒。至少,我们

开始试图控制自己的酒量,好让自己不要醉得太厉害。或者,我们试图

隐瞒我们真正喝了多少酒。偶尔,我们甚至真能戒酒,并且可以保持一

段时间滴酒不沾。但所有这些措施变得越来越难。

之后我们又会开始喝酒,只喝一杯。并且由于一杯并未导致什么严

重后果,我们觉得再喝一杯也是安全的。可能我们那一回确实只喝了一

两杯。我们觉得如释重负,我们发现自己可以在喝一两杯以后停下来。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重复过这个实验很多次。

但事实证明那只是个圈套——它让我们认为可以安全的饮酒,然后

我们会遇到机会(一些特别庆典、个人的生活变故或根本没有特别的

事)。当我们喝了两三杯,感觉不错,然后觉得再喝一两杯也不会有什

么问题。结果在没有多喝的意图下,我们又喝醉了。我们又回到了原来

烂醉如泥的状况。

这种重复的经历迫使我们得出了唯一合理的结论:只有不喝第一

杯,才永远不会醉。所以,与其计划如何不喝醉,或试图控制酒量,倒

不如集中精力避免那关键的一杯酒——第一杯酒。换句话说,只要不沾

上那第一杯,就不必再去担心能否控制酒量或喝醉。

这听起来似乎简单得有点傻并令人难以接受。在来A.A.之前,我

们自己确实没有发现(当然,说实话,我们从未真的想彻底戒酒,直到

我们明白什么是酒依赖),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知道这是真正可行的

方法。

相比试图弄明白我们究竟能喝几瓶(4瓶?6瓶?12瓶?),记住

“只要不端第一杯”这要简单的多。这种思维方法已经帮助几十万人多

年保持清醒。

专门研究酒依赖问题的医生告诉我们,对于避免第一杯酒有可靠的

医学解释。正是第一杯酒触发了潜在的饮酒欲望,马上或一段时间后,

强烈的饮酒欲望鞭策着自己越喝越多……直到再次发生了饮酒带来的麻

烦。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开始相信,嗜酒是一种对于酒精的成瘾行为。酒

精与任何其它成瘾物质一样,我们如果想保持康复状态,只有远离导致

我们成瘾的第一杯。就像你在“大书”和我们的葡萄藤杂志中读到的以

及在各地A.A.会员聚会上分享经验时听到的一样,我们的经验恰恰证

明了这一点。

使用“24小时”计划

在我们喝酒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会在非常难受的时候发誓,“再也

不喝了。”我们发誓要一年不喝,或对别人说我们要三周或三个月不再

去碰那个东西。当然,我们也真的多次去试图做到。

当我们咬着牙宣布我们的决定的时候,我们是很严肃的。从心里

说,我们真的是不想再喝醉了。我们下了决心。我们发誓彻底戒酒,将

来永远不再沾酒。

然而,除了愿望,结果总是毋庸置疑的一致。最后,誓言和痛苦的

记忆都会被抛之脑后。我们又开始喝酒了,我们被更多的麻烦所困扰。

我们的“永远”总是不能持久。

有些人这样发誓的时候会有所保留:我们告诉自己,这个誓言只是

针对于“烈酒”,而不是啤酒。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白——啤酒与葡

萄酒也会让我们喝醉,只是需要喝更多就会达到与烈酒一样的效果。我

们喝啤酒与葡萄酒醉酒所受的伤害如同我们原来喝烈酒一样。

是的,我们中的其他一些人确实信守诺言戒了很久,直到时间到

了……我们又复饮了,很快落入原来的麻烦中,同时带着新的内疚与悔

恨。

由于这样反复挣扎的经历,在A.A.里,我们试着不去说“永远戒

酒”和“发誓戒酒”。它们提醒我们过去的失败。

我们意识到,酒依赖是一种永久的、不可逆转的疾病,我们的经验

已经告诉我们,对于保持清醒不要发长期的誓言。我们已经发现了更实

际、更有效地说法:“我只是今天不喝酒”。

也许我们昨天喝酒了,但可以今天不喝。我们可能明天喝酒,谁知

道那时候我们是不是还活着呢?但我们决定这24小时不喝。无论遇到什

么诱惑和愤怒,我们下定决心尽我所能避免今天喝第一杯酒。

我们的朋友与家人已经厌倦了我们的誓言,这可以理解——“这次

我说了一定算”,却只能看见我们蹒跚走回家。所以我们不对他们,甚

至在彼此之间发誓,这种誓言已毫无意义。我们只对自己保证,毕竟,

我们的健康与生活面临危险,我们(而不是家人或朋友)需要采取必要

措施来保持自己良好的状态。

如果饮酒的愿望过于强烈,我们中的很多人把24小时分成更小的单

元。我们决定不喝酒,至少一小时——我们可以忍受这种暂时的停酒引

起的不舒服,那再多一小时!再一小时!再继续下去。我们很多人初期

阶段的康复就是这样开始的。事实上,每一个从嗜酒中康复的人都是从

一小时的清醒开始的。

这就是一种简单的不去端下一杯酒的方法。

(怎么样?还在喝汽水吧?你是不是真的没去端我们第一页中提到

的那杯酒?如果做到了,这就是你康复的开始。)

也许你会去喝下一杯酒,但现在我们不去沾它,至少今天,或现

在。(你说呢,接着再看看本章余下的部分?)

“24小时”计划是很随意的。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重新开始,无论

我们在哪儿。在家,在工作时,在酒吧或在医院的病房,在下午的4:

00或早上的3:00,我们可以决定从任何时候开始,在未来的24小时或5

分钟内不去沾酒。

不断更新这个计划会避免“永远戒酒”和“发誓戒酒”的弱点。当

戒酒誓言成真时,我们以为到了我们所期望的终点,我们觉得又可以自

由喝酒了。但“今天”永远在,生命是一天一天组成的,今天是我们的

全部,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一天不喝酒。

刚开始,我们只是尝试着过好今天(现在),仅仅为了保持清

醒——它的确奏效。一旦这种思维方式成了我们思想中的一部分,我们

发现以24小时为一阶段的生活对于处理其它的一些事情同样有效和令人满意。

脑血管细 经常头痛怎么回事?

我也头痛.

楼上说的对.

只要少玩就成.不能吸烟.吸烟更痛.

脑血管病都有哪些名称?

脑血管病名称很多。如有一个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去省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脑卒中,后又到北京就诊,却又诊断为中风,但他们开的药物却大致相同,病人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都是一个病。那么,脑血管病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称呢?这是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而目前有些医生称此病为“卒中”。也是说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所以有些医生把这类病称为“卒中”。另外,这种病由于它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一些提法,尽管临床上还都常用,但都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提法,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性质。随着CT和磁共振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血管病的性质、部位、大小,通过影像技术,在短时间内即可较确切的反映出来,相信今后脑血管病的名称,也将会趋向合理与确切。

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的预防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作者: 杜红坚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病,首先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亡率。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应注意下述问题: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 2适当运动;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

2.心脏病 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脑血管是一个体系,当心脏功能减弱时,由于心脏输出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但应供给劳动所必须的营养,应做到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平衡,防止偏食;②适当运动,运动疗法只适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并应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的形成。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预防高脂血症同样重要。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①合理饮食,多吃能降低血脂的食物;②应用降血脂的药物;③作些适当的运动。

6.吸烟和酗酒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且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脑血管病发病率成正比。酗酒对脑血管肯定有害,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因此提倡禁吸烟,少饮酒。

7.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是十分必要的。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口服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8.要警惕脑血管病再发 除了控制前面的危险因素外,患者本人应努力做到:①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 ②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③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④克服不良的嗜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脑血管病急性期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

据报道,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的脑血管病人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脑出血和7 1%的脑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正常血压者的4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收缩压>150mmHg(19.4kPa)者,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张压>90mmHg(12.0kPa)者,是舒张压≤90mmHg者的19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有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根据病情选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血压低为什么也会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能导致脑血管病,已为人们所普遍掌握的常识,但对低血压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并不少见。

临床研究证明,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给血管带来损害。血压过高,脑血管充血,血管内压力显著升高,当超过血管所能耐受的程度时,就会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而血压过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扩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血流缓慢,易于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血压并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睡前还是好好的,但当次日清晨醒来时,却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和失语。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流缓慢,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发生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低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仍有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故应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如何?

所谓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时血液中含胆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如果血液检验数值超过了这一标准限值,即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也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只要真正认识了脂肪的生物特性,就不难找出答案。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成为脂蛋白。与α蛋白结合称为 α脂蛋白;与β蛋白结合在一起,称为β脂蛋白,因此,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种。前两种脂蛋白粒子小,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中浸润沉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少,能将肝脏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到肝内,起到清除动脉血管内胆固醇的作用,这样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浓度,不但不引起动脉硬化,反而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脑梗塞的易发因素。糖尿病和长期吸烟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现象。

以上现象提示人们,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胆固醇太低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高胆固醇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祸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公认,但胆固醇太低是否与脑血管病有关系,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实际上,低胆固醇也会引起脑出血。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及其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起重要作用。若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弱。加之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极易破裂出血。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造成低胆固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不良,包括长期素食、偏食,使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其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所致的恶病质以及肺结核等,使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及消耗增多。第三种情况,见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损害,脂蛋白合成显著减少,使总胆固醇降低。此外,还与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及各种感染疾病有关。

由此可见,保持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观点和措施,如贪吃或过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对低胆固醇血症应积极进行治疗。

心脏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经心电图证实,右心室肥厚的病人,发生脑梗塞者比无此病者高9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病,都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发生脑血栓形成。

据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约占40%~90%,而且容易复发,两年内复发者占30%,6年内复发者占5%。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脏壁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阻塞了较细的脑血管,也容易发生脑栓塞。

心房纤颤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大。这种病人血液瘀积于心房内,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即造成脑栓塞。而这种病人,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又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心脏缺血、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相对不足,造成脑缺氧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脑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则是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脑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滞,容易血栓形成,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心脏病易引起脑血管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10%~30%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亡的主要原因,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有人报道,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浆脂蛋白浓度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均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总之,糖尿病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癌症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癌症能引起脑血管病吗?答复是肯定的。据1970~1981年3426例癌症尸检报告,有500例脑血管病,占14%,其中255例有临床症状,占总尸检例数的7.4%,可见,癌症也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癌症所致的脑血管病以脑梗塞居多,占54.1%,脑出血次之,占45.8%。

癌症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栓塞多由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引起。腺癌,特别是肺及胃肠道的腺癌易合并心内膜炎,使心脏形成血栓性赘生物,脱落后如阻塞了脑血管就形成脑栓塞。而较大的肿瘤碎片直接进入脑动脉者比较少见。但也确实有癌栓子进入脑血管,引起的癌性脑栓塞。临床上较小的瘤栓子所致的脑栓塞,主要表现为癫痫及可逆性脑缺血性发作。

癌症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1)癌肿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粘度增高。(2)因化疗、消耗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产生感染性血管炎。在此基础上易继续血栓形成。(3)晚期癌症患者,因极度衰竭和脱水,血液粘度增高,也易引起血栓形成。

脑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转移样脑肿瘤多见,原发性脑肿瘤次之。转移性脑肿瘤主要经血源、种植及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而来。多由肺癌、胃癌及绒毛膜上皮癌等所致;而原发性脑肿瘤所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则以脑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

脑瘤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肿瘤向周围生长,浸蚀和(或)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坏。(2)肿瘤中心部位坏,或发生新生血管破裂以及瘤细胞浸润血管,使其破裂出血。(3)因肿瘤的骨髓浸润和化疗的副作用等,使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的凝血、止血功能无法进行。如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据报道,在白血病中,脑血管病(脑出血)的发生率占15 2%。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常表现为颅内血肿。其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白细胞积聚和脑实质白细胞结节有关。白细胞结节浸润血管,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血粘度增高及缺氧,也是使小血管扩张破裂,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

总之,肿瘤也可引起脑血管病。有些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前,就有脑血管病表现,所以对那些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病人,应想到有癌肿性卒中的可能。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这是许多肥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肥胖呢?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计算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公分)减去105,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65公分,他的标准体重为165-105=60公斤。

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肥胖程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5%~34%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5%~49%为中度,超过标准体重59%以上者为重度。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亡率是一般人的1.86 倍。为什么肥胖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有人研究报道,肥胖病人容易引起糖代谢失常,发生糖尿病。其机制是肥胖病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会造成饥饿感,使人的进食量增加,肥胖程度加重,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更加严重,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小动脉玻璃样变,引起高血压而导致脑血管病。

肥胖引起的另一个常见病是冠心病。由于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使心脏负担加重。而堆积在心脏表面的脂肪,又影响心脏搏动,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之血脂增高等诸因素形成冠心病。

肥胖还容易引起高血压。有资料证明,身体愈胖,愈易患高血压。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体重指数均与血压升高成正比,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血管病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肥胖的发生。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因为此类病人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有关。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在我国脑血管病要比冠心病多,占中老年人亡原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三位最常见的亡原因。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症。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总因的首位,80年代报道与癌症并列。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协作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与国内6所医学院校合作对长沙、成都、广州、哈尔滨、上海、银川等6城市80余万居民进行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的流行学调查,在抽样普查的63058人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病共632人,?/div>